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为一位名为苏山人的友人所作的赠诗,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归隐后生活境遇的关切与感慨。
首句“博得侯门一笑新”,描绘了苏山人从官场归来,虽然未能在权贵的府邸获得长久的青睐,但至少得到了一次短暂的欢笑,暗示了他曾经在官场上的努力与尝试。这里的“一笑”既是对过往经历的轻描淡写,也暗含了一丝无奈与失落。
次句“鬓霜犹自未回春”,则进一步揭示了苏山人年岁已高,岁月不饶人。尽管他尚未完全失去活力,但岁月的痕迹已显,这不仅是对个人衰老的描述,也象征着他在官场中奋斗的岁月已经过去,无法再恢复往日的青春与活力。
第三句“人间不遇邢和璞”,引用了古代典故,邢和璞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这里借以表达苏山人在官场中未能遇到真正的知音或伯乐,即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与理解。这不仅反映了苏山人在官场中的孤独与不被重视,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共鸣。
最后一句“谁向天门礼弄臣”,则是对苏山人归隐后的处境的感慨。天门在这里象征权力与地位的象征,礼弄臣则指那些在君主面前献媚取宠的小人。这句话意味着在官场之外,苏山人可能无法找到真正尊重他的位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后可能面临的尴尬与无奈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山人归隐后生活境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遭遇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