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熊耳山的雄伟壮观,以及诗人对山景的独特感受。首句“熊耳峰何壮”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熊耳山的第一印象——其壮丽之姿。接着,“诸山拥一尊”则以群山环绕之势衬托出熊耳山的巍峨与独特地位。
“高将中岳并,远见三秦门”两句进一步展现了熊耳山的高度与视野的辽阔。中岳是中国五岳之一,此处将熊耳山与之相提并论,突出了其高度之高。而“远见三秦门”则暗示了从山上可以远眺到广阔的三秦大地,体现了山势的险峻和视野的开阔。
“驴背风多大,衣前云可扪”两句则通过具体的行旅体验,生动地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自然景象。风之大,使得行走在山路上的驴子也难以稳定,而云之低垂,仿佛伸手可触,形象地展示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最后,“纷纷罗列者,看去是儿孙”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下的景物比作是山上的“儿孙”,既表达了对山下景色的欣赏,也寓意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万物相连的关系。整首诗通过对熊耳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循环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