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己未六月十四日老香堂前月台玩月

碧霄如水月如钲。今宵知为我,特分明。

冰壶玉界两三星。清露下,渐觉湿衣轻。

高树点流萤。秋声还又动,客心惊。

吾家水月寄昭亭。归去也,天岂太无情。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月下之景。"碧霄如水月如钲",以水面和镜子的光滑比喻夜空和月亮的清澈与明净。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感到一种为自己而存在的特别感受,故有"今宵知为我,特分明"。

接下来的"冰壶玉界两三星"则是对夜空中几颗星辰的描写,它们犹如玉器一般纯洁和精致。"清露下,渐觉湿衣轻"表达了在这清凉的露水之中,即便衣服被打湿也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

"高树点流萤"是对夏夜常见萤火虫闪烁的描绘,它们如同星辰般在高树间闪耀。诗人接着写到秋声,可能是指风声、虫鸣等自然声音,这些声音让他感到心惊。

最后两句"吾家水月寄昭亭。归去也,天岂太无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园中水景和月光的留恋,以及面对归去时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这里的"昭亭"可能是家中的某个特定地点,而"天岂太无情"则是一种叹息,好像连天空都没有给他更多停留的理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家园的深厚感情。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天仙子.舟行阻风

百舌搬春春已透。长驿短亭芳草昼。

家山肠断欲归人,风宿留。船津候。

一夜朱颜烦恼瘦。不用寻思闲宇宙。

倦鸟入林云返岫。小园自有四时花,铺锦绣。

钟醇酎。尽胜累累悬印绶。

形式: 词牌: 天仙子

忆秦娥

娇滴滴。婵娟影里曾横笛。曾横笛。

一声肠断,一番愁织。隔墙频听无消息。

龙吟海底难重觅。难重觅。梅花残了,杏花消得。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水龙吟.戊午元夕

十洲三岛蓬壶,是花锦、一团装就。

轻车细辇,绮罗香里,夜光如昼。

朱户笙箫,画楼帘幕,有人回首。

想金莲灿烂,星球缥缈,那风景、年时旧。

应念白头太守。怎红旗、六街穿透。

铺排玳席,追陪珠履,且酾春酎。

楚舞秦讴,半慵莺舌,叠翻鸳袖。

把千门喜色,万家和气,祝君王寿。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押[宥]韵

水调歌头(其四)送叔永文昌

才惜季方去,又更别元方。

惊心天上双凤,接翅下高冈。

万里瞿塘烟浪,一片昭亭云月,渺渺正相望。

夜雨连风壑,此意独凄凉。杜鹃声,犹不住,搅离肠。

黄鸡白酒,吾亦归兴动江乡。

人事纷纷难料,世事悠悠难说,何处问穹苍。

肯落儿曹泪,一笑付沧浪。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