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雪歌

南天珍木瑰奇绝,花作红霞絮白雪。

文章万丈见光燄,谁意飘零更高洁。

峤南火维见雪稀,忽飘扣砌沾罗衣。

初晴林雨苞全坼,微遇山风絮竞飞。

团为雪球散雪气,海国遍寻遗种地。

炎荒得此太奇景,赤日行天雪花坠。

芦花秋雪杨花春,入眼偏惊夏雪新。

旁人莫妄疑轻薄,此花肝胆原轮囷。

入时自作风流格,尚留清白人间说。

偶教痼疾起烟霞,劫火不妨烧雪魄。

奇花曾为吟春红,长夏仍教住雪中。

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竟苍生衣被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棉雪歌》,是清朝诗人丘逢甲所作。诗中以南天珍木的棉花比喻为瑰丽奇特的景象,花朵红如霞,白似雪,展现出万丈光芒,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诗人将棉絮飘落的情景与南方罕见的雪景相结合,描绘了初晴时分,棉絮在山风中纷飞的生动画面。

诗中提到棉絮如同雪球般团聚又散开,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和广布各地,即使在炎热之地也能带来清凉。诗人赞美这种花的清白品格,认为它在任何季节都能保持其风雅,即使在酷暑中也如雪般清新。同时,诗人借物喻人,表达了英雄般的热情和济世救民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言深刻,通过棉雪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期待。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五月十五夜望月

今月作古色,天涯伤客情。

不知夜景短,欲夺日华明。

千里幸犹共,一阴嗟已生。

妖蟆方内蚀,何以慎持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东山松石歌和郑生

大阴黑、耀灵匿,天上风云惨无色。

飞虎伏、神龙蛰,龙化为松虎化石。

君不见南海之滨、东山之阴,松苍苍兮石碧。

松石间,谁所祠?睢阳张许双灵旗。

前游者驱鳄韩昌黎,后则啼鹃带血之文文山来题词。

诸公皆与此松此石深相知。

当松髯兮怒张、石齿兮愤吐,恍惚见斥庭凑,骂禄山而拒蒙古。

安知佛骨未焚、别出胡神欲代今天作之主。

大海茫茫,环起胡虏,叛臣不必定在节使府。

坐令绛灌无文、随陆不武,衣冠道丧道实苦。

松耶、石耶?安得风云复奉尔为龙而为虎?吁嗟乎!

长白山上有石虎立而参天,下为松花江,松涛万壑飞龙泉。

天昔生真人于其间,真人去今几世而几年。

漫漫者海,生尘生烟,遮山蜃气而蛟涎。

何来精卫口衔木石欲填海。哀哉!海深不可填。

我登东山,远睇长白,北向哀泪,匪泪伊血。

古人不我待,谁文章而谁气节。

但见石非石兮、松非松,乃古人肝胆之轮囷、冠绂之从容,愿拜石作丈、松作公。

我昔在韩山,有石曰双旌。

种松其间,畀成梁栋,支大厦之倾而惜其迟生。

松灵石顽,谁使松化石?长此冥冥。

匪石实顽,石能补西北之天倾。

无奈娲皇日听笙簧谢不能,百神不敢言石言其事。

松声谡谡嗟天醉,风云兮不来,空山兀抱龙虎气。

形式: 古风

萧台宴月和季平韵

向夕阳燄息,赤道收热风。

高台旷登眺,疏星缀圆穹。

团团海上月,涌出东山东。

山海浩一色,凉波碧濛濛。

光华变云气,缤纷间青红。

坐对开心颜,不辞清尊空。

谁家双玉笛,吹月高城中。

同唱苏仙词,旷代情为钟。

栖乌若相答,哑哑啼烟丛。

把酒怀古人,今月仍古同。

下界劫尘灰,不到广寒宫。

欲归访嫦娥,安得桥如虹!

醉看群宾散,斜月西岩钟。

形式: 古风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

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

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

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