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三)己未翠山劝农

二十年前,君王东顾,诏牧此州。

念昔时豪杰,犹难辟阖,如今老大,却更迟留。

四载相望,三春又半,邂逅劭农得纵游。

田畴事,是桑条正长,麦含初抽。悠悠。身世何求。

算七十迎头合罢休。

谩绕堤旌纛,牵连鹢棹,喧天鼓吹,断送龙舟。

翠巘层边,碧云堆处,一担担来天外愁。

如何好,且同斟绿醑,自课清讴。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二十年前,君王东顾,诏牧此州。
忆往昔英雄,即便难以开辟,如今老矣,却更恋栈。
四载遥望,春光已过半,偶遇农耕之期得以畅游。
田野间,桑叶正茂,麦苗初展。唉,人生何求。
算来七十岁,也该了结。
徒然环绕着河堤的旗帜,连结着船只,喧闹的鼓乐,送别龙舟。
青翠山峦之巅,碧云堆积之处,满载的是无尽的忧愁。
何不暂且共饮美酒,放声高歌。

注释

诏:帝王的命令。
牧:管理,此处指治理。
辟阖:开辟,开创。
老大:年老。
邂逅:偶然相遇。
劭农:春耕开始。
翠巘:青翠的山峰。
绿醑:绿色的美酒。
清讴:清亮的歌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现实中的感慨。二十年前,君王委以重任,诏令其牧养此州之地。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当年豪杰难以开疆扩土的无奈,而现在自己已经年迈,却更加拖延不前。

"四载相望,三春又半"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生命历程的推移。诗人提及与农夫相望已久,以及春天的轮回,显示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邂逅劭农得纵游"一句,表明作者似乎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农业和农民生活,这可能是他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或是对自然的向往。接着,诗人描写了田间的景象,如桑条正长、麦含初抽,显示出对大自然生机勃勃的赞赏。

"悠悠。身世何求。算七十迎头合罢休"这几句,是诗人对于个人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在这里,他似乎在告诫自己,对于已经步入老年的人来说,应该放下一切争斗与欲望,安享晚年。

后续部分则是对景物的描写,如堤旌纛、鹢棹、天鼓吹、龙舟等,这些都是作者心中所构建的一个繁华而又带有哀愁的场景。"翠巘层边,碧云堆处,一担担来天外愁"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最后一句"如何好,且同斟绿醑,自课清讴"表达了作者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易时,选择与友人共同饮酒,以此来抚慰心灵,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现实感慨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郁与对自然美好的赞赏,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一)丙辰十月十日

夜雨三更,有人敧枕,晓檐报晴。

算顽云痴雾,不难扫荡,青天白日,元自分明。

权植油幢,聊张皂纛,坐听前驺鼓角鸣。

君休诧,岂宣申南翰,成旦东征。鸿冥。哽噎秋声。

正万里榆关未罢兵。

幸扬州上督,为吾石友,荆州元帅,是我梅兄。

约束鲸鲵,奠安鼪鼠,更使嵎夷海晏清。

连宵看,怕天狼隐耀,太白沈枪。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诉衷情令.和韵

今宵分破鹘沦秋。孤客兴何悠。

要向云中邀月,真个是呆头。风阵紧,电光流。

雨声飕。嫦娥应道,未卜明年,是乐还愁。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诉衷情令

几回相见见还休。说著泪双流。

又听画角呜咽,都和作、一团愁。云似絮,月如钩。

忆凭楼。蕙兰情性,梅竹精神,长在心头。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宝鼎现.和韵己未元夕

晚风微动,净扫天际,云裾霞绮。

将海外、银蟾推上,相映华灯辉万砌。

看舞队、向梅梢然昼,丹焰玲珑玉蕊。

渐陆地、金莲吐遍,恰似楼台临水。

老子欢意随人意。引红裙、钗宝钿翠。

穿夜市、珠筵玳席。多少吴讴联越吹。

绣幕卷、散缤纷香雾,笼定团圆锦里。

认一点、星球挂也,士女桃源洞里。

闻说旧日京华,般百戏、灯棚如履。

待端门排宴,三五传宣禁侍。

愿乐事、这回重见,喜庆新开起。

瞻圣主、齐寿南山,势拱东南百二。

形式: 词牌: 宝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