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鼎现.和韵己未元夕

晚风微动,净扫天际,云裾霞绮。

将海外、银蟾推上,相映华灯辉万砌。

看舞队、向梅梢然昼,丹焰玲珑玉蕊。

渐陆地、金莲吐遍,恰似楼台临水。

老子欢意随人意。引红裙、钗宝钿翠。

穿夜市、珠筵玳席。多少吴讴联越吹。

绣幕卷、散缤纷香雾,笼定团圆锦里。

认一点、星球挂也,士女桃源洞里。

闻说旧日京华,般百戏、灯棚如履。

待端门排宴,三五传宣禁侍。

愿乐事、这回重见,喜庆新开起。

瞻圣主、齐寿南山,势拱东南百二。

形式: 词牌: 宝鼎现

翻译

夜晚微风轻拂,天空洁净如洗,云彩如裙霞裳斑斓。
将明亮的月亮从海外推出,与万盏华灯交相辉映。
白天梅花梢头,舞队翩翩,如同火焰般的花朵晶莹剔透。
金色莲花盛开,仿佛楼阁倒映在水面。
我心情欢畅,任由人们尽情享受,美女们身着华丽衣饰。
穿梭于热闹的夜市,宴席上珠光宝气,吴音越曲交织。
绣帘卷起,香气四溢,如锦的世界中团圆美满。
那颗明亮的星辰,如同挂在画卷中的仙境,男女老少共享欢乐。
听说昔日京城繁华,各种表演如履平地,灯火通明。
期待在端门盛宴上,皇帝的命令传达给侍卫。
希望这样的欢乐再次重现,庆祝新的开始。
祝愿圣主长寿,威望如同南山,东南之地尽归其庇护。

注释

晚风:夜晚的微风。
净扫:清扫得干净。
银蟾:明亮的月亮。
华灯辉:明亮的灯光。
梅梢:梅花枝头。
丹焰:红色的火焰。
金莲:金色的莲花。
楼台临水:楼阁倒映在水中。
老子:诗人自指。
红裙:女性的红色裙子。
绣幕:绣制的帷幕。
团圆锦里:美好的画卷。
星球:比喻明亮的星辰。
京华:京城的繁华。
般百戏:各种表演。
端门:皇宫正门。
圣主:对皇帝的尊称。
南山:象征长寿的山。
东南百二:东南地区众多的领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元宵节庆祝场景。晚风轻拂,天空清朗,云端霞际交织出美丽的图画。海外之物与华灯相互辉映,舞队在梅花之下昼夜不息,丹红色的火光穿透玉石般的窗棂,陆地上的金莲花盛开如同楼台临水。诗人表达了对这一切美好景象的欣赏和随众人的喜悦而喜悦的情感。

接着,诗人描写了红裙飘逸、珠光宝气的夜市场面,以及吴歌越吹的音乐氛围。绣幕中散发着缤纷香雾,锦里笼定团圆之意象。星球似点点繁星,士女们在桃源洞里尽情享受。

诗人随后提及往昔京华盛世的繁华景象,以及灯棚如履的热闹场面。端门排宴,传宣禁侍,表达了对这次庆典的期待和喜悦之情。最后,诗人祝愿圣主齐寿南山,势力东南百二,展现出对皇权的颂扬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元夕节日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节庆氛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安康和君主长寿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二)戏和仲殊己未四月二十七日

午飙褪暑,向绿阴深处,引杯孤酌。

啼鸟一声庭院悄,日影偷移朱箔。

杏落金丸,荷抽碧筒,景物挨排却。

虚檐长啸,世缘菌簟筼箨。

休问雪藕丝蒲,佩兰钿艾,旧梦都高阁。

惟有流莺当此际,舌弄笙簧如约。

短棹双溪,么锄三径,归计犹谁托。

料应猿鹤,近来都怨离索。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二)再和

为嫌涂抹,向万红丛里,澹然凝素。

非粉非酥能样别,只是凌波仙女。

隋沼浓妆,汉池冶态,争似沧浪浦。

净鸥洁鹭,有时飞到佳处。

梦绕太华峰巅,与天一笑,不觉跻攀苦。

十丈藕船游汗漫,何惜浮生孤注。

午鼓惊回,依然尘世,扑簌疏窗雨。

起来寂寞,倚阑一饷愁伫。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三和

白蘋影里,向何人可话,平生心素。

月魄冰魂凝结就,犹薄湘妃洛女。

吴沼芙蓉,陈陂菡萏,散入玄珠浦。

采花蜂蝶,雾深都忘归去。

堪笑并蒂霞冠,双头酡脸,只为多情苦。

空遣隔江游冶子,撩乱心飞目注。

同出泥涂,独标玉质,不是曼陀雨。

风清露冷,有人长自迟伫。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一)咏白莲用宝月韵

一般妙质,笑乐天、夸诧小蛮樊素。

万柄参差罗翠扇,全队西方靓女。

不假施朱,也非涂碧,所乐惟幽浦。

神仙姑射,算来合共游处。

一任冶妓秾姬,采莲歌里,尽是相思苦。

花气荷馨清入骨,长傍银河东注。

月澹风轻,雾晞烟细,忽洒霏微雨。

此时心事,美人泽畔停伫。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