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八)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到忘言是尽时。

虽则借言通要妙,又须从物见几微。

羹因不和方知淡,乐为无声始识希。

多少风花待除改,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尧夫并不是只喜欢吟诗,当诗歌达到无需言辞表达的境地,才是它的极致。
虽然诗歌借助语言传达深意,但更需从万物中体悟微妙之处。
只有在尝过不调和的汤羹,才会明白平淡的味道,真正的快乐往往无声无息。
世间许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改变,尧夫并不是只爱吟诗。

注释

尧夫:指邵雍,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
忘言:无需言辞表达,达到意境深远的地步。
要妙:深奥微妙的道理。
几微:极细微之处。
不和:不协调,这里指味道的单一。
淡:清淡,简单。
希:稀少,珍贵。
风花:自然景色,也指美好的事物。
除改:去除旧有,改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其八)》,主要探讨了诗歌创作的意境与哲理。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诗人并非单纯为了吟诵而作诗,而是通过诗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接下来,“诗到忘言是尽时”强调诗歌的最高境界是达到无需言说的境地,言辞已不足以完全传达其意。

“虽则借言通要妙”指出诗歌虽是借助语言来传达深奥的道理,但关键在于透过字句能感知微妙的意蕴。“又须从物见几微”则强调诗人应从日常事物中提炼出细微的感悟,这是诗歌创作的重要一环。

“羹因不和方知淡,乐为无声始识希”运用比喻,说明只有在品尝到不合口味的淡羹时,人们才会意识到平淡中的真味;同样,真正的快乐往往在无声处,无声之乐才显得珍贵。这两句寓言性很强,富有哲理。

最后,诗人再次强调“尧夫非是爱吟诗”,重申他作诗并非单纯追求形式,而是借此传达人生哲理,引导读者去体悟生活的真谛。整首诗以反复手法强化主题,展现出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十七)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得意时。

正得意时常起舞,到麾毫处辄能飞。

南溟万里鹏初举,辽海千年鹤乍归。

岂止一诗而已矣,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二十六)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语事时。

天若可升非待劝,神如无验不须祈。

人当堂上易施设,事过面前难改移。

世盛世衰非一日,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二十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试墨时。

十室邑中须有信,三人行处岂无师。

谋谟不讲还疏略,思虑伤多又忸怩。

机会失时寻不得,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一○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无奈时。

眼下见荣还见辱,心中疑是又疑非。

上阳宫殿空遗堵,金谷园林但落晖。

天若有言人可问,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