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咏雁

登临送目,正木落衡皋,水寒湘渚。

碧海青天三万里,望断惊弦弱羽。

字写璇空,阵横紫塞,梦入黄芦雨。

锦笺一劄,漫留别后愁语。

空江水碧沙明,閒情谁与,共晚汀鸥鹭。

二十五弦弹古恨,逐伴又还飞去。

仙掌月明,长门灯暗,多少悲凉处。

千秋哀怨,秖今犹绕筝柱。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念奴娇·咏雁》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通过描绘大雁的迁徙景象,展现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历史哀怨的感慨。

开篇“登临送目”,以登高远眺的姿态引出主题,随后“木落衡皋,水寒湘渚”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为全词营造了悲凉的氛围。“碧海青天三万里,望断惊弦弱羽”一句,以辽阔的视野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字写璇空,阵横紫塞,梦入黄芦雨”则进一步渲染了雁群迁徙的壮丽景象,同时融入了梦境般的想象,增加了诗歌的浪漫色彩。“锦笺一劄,漫留别后愁语”将雁的离别之愁寄托于纸笔之间,情感真挚而深沉。

下半阙“空江水碧沙明,闲情谁与,共晚汀鸥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大雁在黄昏时分与鸥鹭相伴,似乎找到了暂时的慰藉,但这种陪伴并非真正的解忧。“二十五弦弹古恨,逐伴又还飞去”以古筝的二十五弦象征历史的哀怨,雁群的迁徙不仅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响。“仙掌月明,长门灯暗,多少悲凉处”运用典故,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千秋哀怨,只今犹绕筝柱”收尾处,诗人将哀怨之情寄托于筝柱之上,表达了对永恒哀愁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以雁的形象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554)

林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漏迟.记红桥故人春游

惊鸦翻暗叶,桐花坠露,曲房新晓。

蜡炬香笼准备,惜花起早。

翠沼凝脂冰活,呵素手、衬妆初了。香径小。

水溶溶,波暖正宜临眺。

谁信造物无私,偏付与容华,称颦宜笑。

更放花朝,日日霁多阴少。

不惜千金费尽,但惜取、数峰残照。归骑杳。

纵醉宜眠芳草。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青玉案.钓台遇雪

桐江倚棹蒹葭瞑。怪倦枕朝寒劲。

拂曙掀篷银万顷。

犯星人去,清风名在,尚想羊裘冷。

簪缨误我山林兴。幸唤醒、槐安尘梦境。

烟浪迢迢归路永。

汲江燃竹,买鱼沽酒,沈醉休教醒。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秋登平远台

身是金门簪笔吏,天教未老归来。

秋风扶醉上层台。百年清梦醒,万里壮怀开。

看取古人何事业,一抔黄土苍苔。

閒身差健且衔杯。夕阳渔篴送,寒色雁书催。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义门诗

圣神在御,迪下以德。风教攸系,亟用褒锡。

倬彼郑门,有命蠲复。蠲复之加,式化国俗。

国俗是化,匪私于郑。命书下贲,宁独此芹。

凡百士庶,聿来仪刑。况也曾玄,不敬而承。

承之伊何,祖训是式。享祉绵绵,百世无数。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