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北抛衡岳南过雁,朝发襄阳暮看花。

蹭蹬也应无陆地,团圆应觉有天涯。

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站在百尺竿梢头,带着微斜的酒葫芦,此生漂泊何处不能成为家。
向北抛离衡山,往南飞过大雁,早晨从襄阳出发,傍晚已赏花景。
历经坎坷似乎已无立锥之地,但家庭团聚时总感心有归处,再远也有边际。
随着风浪年年离别,却笑谈如同八月乘筏如期而至。

注释

百尺竿头:极高的竹竿顶端,比喻身处高位或极端情况。
五两斜:带着微斜的酒葫芦,‘五两’古代容量单位,这里代指酒葫芦。
此生:这辈子。
何处不为家:任何地方都可以当作家园。
北抛衡岳:向北远离衡山,比喻远离家乡。
南过雁:大雁向南飞,象征着旅途中的迁徙。
朝发襄阳:早晨从襄阳出发,襄阳是古地名,代表旅程起点。
暮看花:傍晚时分还能欣赏美景,形容旅途中的享受。
蹭蹬:遭遇挫折,经历坎坷。
无陆地:比喻没有立足之地,生活艰难。
团圆:家人团聚。
有天涯:即使相隔再远,也有心灵的归属感。
随风逐浪:随着风浪漂流,比喻生活中的起伏不定。
年年别:每年都要经历离别。
笑如期八月槎:笑谈中如同神话中八月乘木筏定期到达天河的传说,比喻虽然漂泊但对未来充满乐观。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商人的生涯和心境。开篇"百尺竿头五两斜",形象地表达了商船在波涛中前行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商人生活的不易与挑战。接着"此生何处不为家"则透露出商人四海为家的无奈和对家的渴望。

"北抛衡岳南过雁,朝发襄阳暮看花"一句中,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写,展现了商人的旅途之广阔与生活之忙碌。其中"北抛衡岳"指的是向北扬帆经过嵩山,"南过雁"则是指南下经过雁门关,而"朝发襄阳暮看花"则展示了商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忙碌生活。

接下来的"蹭蹬也应无陆地,团圆应觉有天涯"进一步强化了商人的漂泊感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其中"蹭蹬"形容行走不定,"无陆地"则是比喻没有立足之地,而"团圆应觉有天涯"则是在表达尽管渴望家人团聚,但似乎总有一种难以触及的距离感。

最后两句"随风逐浪年年别,卻笑如期八月槎"中,"随风逐浪"形容商人随波逐流的生涯,而"年年别"则表达了长久的分别之苦。"却笑如期"表现了面对离别时的豁达与乐观,最后"八月槎"或许暗示着某种季节性的回忆或是期待。

整首诗通过商人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古代商人游历四方、家庭生活断续以及心路历程。诗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与对旅途生活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寄杨侍郎

云情鹤态莫誇慵,正上仙楼十二重。

吟逸易沈鳷鹊月,梦长先断景阳钟。

奇文已刻金书券,秘语看镌玉检封。

何事春来待归隐,探知溪畔有风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寄尚颜师

僧中难得静,静得是吾师。

到阙不求紫,归山秪爱诗。

临风翘雪足,向日剃霜髭。

自叹眠漳久,双林动所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寄贯休

休公何处在,知我宦情无。

已似冯唐老,方知武子愚。

一身仍更病,双阙又须趋。

若得重相见,冥心学半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寄殿院高侍御

黄梅雨细羃长洲,柳密花疏水慢流。

钓艇正寻逋客去,绣衣方结少年游。

风前不肯看垂手,灯下还应惜裹头。

一夜自怜无羽翼,独当何逊滴阶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