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三首(其一)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南北各倦游。

昔人重别离,一日嗟三秋。

如何三秋暮,相见尚悠悠。

方寸正纡轸,何以写我忧。

仰瞻衡汉移,俯对兰菊遂。

臭味虽云同,光尘若为异。

回风凄且发,飘我别时袂。

欲知长相思,披衣不胜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拟古十三首(其一)行行重行行》由宋代诗人洪适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了离别之苦与相思之情。

首句“行行重行行”,简洁有力地勾勒出主人公在漫长旅途中的疲惫与无奈,暗示了两地分隔的现实。接着,“南北各倦游”进一步强调了远离家乡、四处漂泊的辛劳与孤独感。诗人巧妙地引用“昔人重别离,一日嗟三秋”的典故,将短暂的分别放大为长久的思念,表达了对相聚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如何三秋暮,相见尚悠悠”则直接抒发了对相聚时间遥遥无期的忧虑与无奈。接下来,“方寸正纡轸,何以写我忧”更是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在问自己如何才能排解这份深深的忧愁。

“仰瞻衡汉移,俯对兰菊遂”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仰望星空,感叹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低头欣赏着身边的兰花与菊花,试图在自然中找到一丝安慰。然而,“臭味虽云同,光尘若为异”一句揭示了即使在自然美景中,也无法完全忘却人世间的纷扰与差异,情感的共鸣与外在世界的距离依然存在。

最后,“回风凄且发,飘我别时袂”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随着寒风的吹拂,主人公仿佛被带回到了离别的时刻,那份离别的哀伤再次涌上心头。而“欲知长相思,披衣不胜体”则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即使穿上衣物也难以抵挡内心的寒冷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深刻地描绘了离别与相思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合的深刻感悟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收录诗词(934)

洪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字:温伯
  • 籍贯: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
  • 生卒年:1117~1184

相关古诗词

拟古十三首(其二)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英英篱边菊。

雅雅当窗女,濯濯手如玉。

渊渊锦中意,粲粲未盈幅。

藁砧天一涯,刀头误行卜。

却鉴怨新眉,谁教远山绿。

形式: 古风

拟古十三首(其三)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橚橚庭中竹。

人寿能几何,譬彼电过目。

一觞命昵交,且以慰心曲。

驾言长安游,川光晨可掬。

神州何赫戏,高城矗延属。

峣榭干星斗,彫栭错珠玉。

鳞鳞王公第,华缨夹绣毂。

放怀恣槃虞,端忧竟谁逐。

形式: 古风

拟古十三首(其四)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朋簪故人家。

摇情绿绮琴,度曲渔阳挝。

放歌掀醉髯,晤语粲春葩。

列坐各知心,游扬相齿牙。

芬芳须及时,东扶忽西斜。

胡不厉逸翮,天津问仙槎。

无为甘寂漠,痼疾守烟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拟古十三首(其五)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偃蹇轶千门。

绮栊纳飞月,璧珰碍翔云。

上有弦歌女,哀声启莺唇。

谁能为此曲,无乃返香人。

一章三致志,脩蛾有馀颦。

不惜饶清响,暗惊梁上尘。

所悲听者心,中无泾渭分。

愿作南冥鸟,夕饮玉池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