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春日景象,诗人站在苏溪亭上,看着漫无边际的草地,一阵东风轻拂过十二座栏杆,却没有人倚靠在那里。燕子不再返回,它们似乎也感受到了春天即将过去的哀愁。一片烟雨中,杏花带着寒意开放。这景色和氛围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与冷清。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细腻,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也流露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这些元素共同构筑了一种时间即将流逝的感觉,而“一汀烟雨杏花寒”则是这份哀愁最好的视觉象征。
从艺术角度看,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每个字都承载着深意。它不仅展示了戴叔伦在唐代诗坛上的成就,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对自然景物细腻描绘的传统美学追求。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伯劳东去鹤西还,云总无心亦度山。
何似严陵滩上客,一竿长伴白鸥闲。
曾向巫山峡里行,羁猿一叫一回惊。
闻道建溪肠欲断,的知断著第三声。
半夜回舟入楚乡,月明山水共苍苍。
孤猿更叫秋风里,不是愁人亦断肠。
杨柳青青满路垂,赠行惟折古松枝。
停舟一对湘江哭,哭罢无言君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