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父母叶氏挽词(其一)

苕溪猩鬼兮呼啸幽篁,绣衣一出兮血膏斧铓。

笳鼓归来兮拜舞北堂,潢池夷靖兮母训是将。

慈颜开喜兮家国之祥,薰风自南兮草木正长。

胡不百年兮俾寿而康,庭萱夜殒兮奁玉昼藏。

使者菲屦兮桐杖皇皇,一道生灵兮悲如我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柏为纪念他的朋友马华的双亲而创作的一首挽词。挽词是一种特殊的悼亡文体,通常用于哀悼逝者,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思。

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切的哀伤之情。他通过描绘山林幽静、猿啸悲凉的景象,展现了内心的孤寂与悲痛。"苕溪猩鬼兮呼啸幽篁"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哀伤的情感寄托于山中的猿啸之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哀思。

接着,"绣衣一出兮血膏斧铓"则暗示了逝者的尊贵和悲剧。这里的“绣衣”象征着逝者生前的荣华,而“血膏斧铓”则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消逝和痛苦。

"笳鼓归来兮拜舞北堂"一句,通过祭祀活动的描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潢池夷靖兮母训是将"则是诗人追忆逝者生前教诲,表现出对逝者的怀念。

"慈颜开喜兮家国之祥"一句中,“慈颜”指的是逝者生前的和蔼笑容,而“家国之祥”则寓意着逝者是家族和国家的福祉。然而,这份祥瑞已随逝者的离去而失去了,增加了诗中的悲伤色彩。

"薰风自南兮草木正长"描绘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与前文哀思的情感对比,表达了生命无常、人事变迁的哲理。

"胡不百年兮俾寿而康"一句中,诗人在追问为什么逝者不能享尽天年,而“庭萱夜殒兮奁玉昼藏”则通过墓地上的花草和珍贵的玉石来比喻逝者的去世和安葬。

最后,“使者菲屦兮桐杖皇皇,一道生灵兮悲如我伤”一句,则是对送行人之简陋的足迹(菲屦)与手持的桐木拐杖的描绘,通过这种细节强化了诗中哀思的情感。"一道生灵兮悲如我伤"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痛。

总体而言,这首挽词以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示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哀悼心理,是宋代文学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哀思之作。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马华父母叶氏挽章

力疾呼儿语,民方弄潢池。

儿职不可缓,母疾尚可为。

绣衣才出境,萧斧旋芟夷。

百姓得奠枕,归来拜慈帷。

母训不敢坠,母喜开双眉。

阴功覃雨露,庆报当期颐。

孟夏草木长,庭萱何遽萎。

平生事俭约,犹有嫔时衣。

熏炉经卷静,不复朝莫披。

西风秋又晚,萸菊思年时。

瞿瞿临祖奠,清血应涟洏。

明朝鹤岩道,旧冢连新悲。

形式: 古风

乌伤行

惟皇降衷于下民,暴秦莫殄心之仁。

孝哉颜氏一有感,毕逋衔土成丘茔。

彼亦莫知其所以,自甘血觜含馀辛。

志壹动气气动志,凤仪麟出理亦均。

环百里地画疆井,千有馀载蒙嘉名。

绣衣使者迂六辔,下马肃拜心凌兢。

大书瑰辞镇松柏,便有山鬼呵崖阴。

明刑弼教期无刑,何如先使教化明。

流传墨本到此屋,有人心者俱作兴。

但愿人人常此心,安得作乱干章程。

形式: 古风

书隐和韵谢再答之

我已百念灰,只有敬贤念。

事之云乎哉,敢分席半片。

不思笙鹤随,犹望衣钵禅。

举杯邀杖履,同问春深浅。

徘徊梅月下,不嗔蘋藻荐。

公诗太过情,置我冰而炭。

年来从心游,琴瑟幸非远。

一谦生万和,一默屈大辨。

今日知公心,它日识公面。

朝夕愿趋隅,稽首侍香案。

形式: 古风

天基节雨有感

岁岁天基节,晴和万国欢。

今年侯国宴,疏雨忽潸潸。

允矣天人际,机缄妙已宣。

圣心方感慕,云意惨天颜。

谁识天伦重,端为万化原。

一时名未正,事事尽拘挛。

父母惟生继,昭昭大义存。

节文斯二者,此外岂容干。

在昔权臣缪,区区欲怙恩。

私心崇义断,强抑所当尊。

近日劬劳报,犹形厚薄嫌。

一言谁误主,孝道未纯全。

此事书青史,千年不可刊。

勿云今既往,熟视所难言。

父母人皆有,何称考叔贤。

只将诚意感,各尽此心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