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贡父登黄楼怀子瞻二首(其一)

青山开四面,白水绕三禺。

野阔时闻籁,人闲旧据梧。

画船留上客,遗迹问田夫。

事少日常饮,才疏世未须。

决河初荐至,胜事偶相俱。

燕子卑无取,滕王远可模。

飞涛隐睥睨,落日丽浮图。

同舍新持节,专城敢遽呼。

未迎行部驾,已放下淮舻。

试问登消暑,如何楚与吴。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翻译

青山环绕四面,清澈流水绕村三边。
野外广阔常有自然之声,人们悠闲时坐在老梧桐树下。
画舫停泊等待客人,询问农夫寻找古迹。
事务稀少,日常饮酒,才华虽浅,世间无需忧虑。
黄河之水初涨,美景偶遇,令人欣喜。
燕子低飞无足轻重,滕王阁的风范值得效仿。
飞溅的波涛隐藏在高墙之后,夕阳映照着佛塔。
同僚新任地方官,不敢轻易呼叫百姓。
还未迎接上级官员,已卸下淮河上的船只。
试问在这消暑之地,楚地吴地有何不同?

注释

开:展开,环绕。
禺:古代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
籁:自然的声音,如风声、鸟鸣。
据:倚靠,坐着。
遗迹:古代或历史遗留的痕迹。
田夫:农夫。
才疏:才能不足,学识浅薄。
荐至:水涨潮来。
卑:地位低下,微不足道。
模:模仿,效仿。
睥睨:傲视,俯瞰。
丽:照耀,映衬。
持节:古代官员出行时持的符节,象征权力。
专城:管理一城的官员。
遽呼:突然呼叫,鲁莽呼唤。
淮舻:淮河上的船只。
消暑:避暑,纳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刘贡父登黄楼怀子瞻二首(其一)》。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青山绿水环绕的环境,展现出宁静而开阔的画面。"野阔时闻籁,人闲旧据梧"两句,通过风吹草动的声音和古人静坐梧桐的典故,寓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画船留上客,遗迹问田夫"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民间生活的关心。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事务不多,常借饮酒来排遣,虽然才能有限,但仍保持谦逊,不急于在世间显赫。

"决河初荐至,胜事偶相俱"暗指黄河之水带来的壮观景象,与美好的相聚相映成趣。"燕子卑无取,滕王远可模"以燕子自比,表示不愿追求高位,希望能效仿滕王阁的风范。

"飞涛隐睥睨,落日丽浮图"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夕阳映照在佛塔之上,增添了诗意。诗人身处高位,却不忘谦逊,表达出对友人子瞻的敬仰。

最后,诗人以"同舍新持节,专城敢遽呼"暗示自己虽身负重任,但不敢轻易发出号令,流露出谨慎的态度。"未迎行部驾,已放下淮舻"描绘出行程的准备,而"试问登消暑,如何楚与吴"则以轻松的口吻询问友人,如果登上黄楼消暑,会感受到怎样的异域风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处世态度的反思。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西湖竹枝词

阿侬心似湖水清,愿郎心似湖月明。

南山云起北山雨,云雨朝朝何处晴?

形式: 词牌: 竹枝

次韵沈立少卿白鹿

白鹿何年养,惊猜未肯驯。

轩除非本性,饮食强依人。

照影冰浮水,飞毛雪洒尘。

独游应已倦,忽见乍疑神。

野色明幽步,烟芜荐卧身。

异姿人共爱,清意尔谁亲。

日暖山苗熟,风微涧草春。

何缘解缰絷,奔放任天真。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自柘城还府马上

春色无人见,兹行偶众先。

柳黄新过雨,麦绿稍铺田。

河润兼冰散,禽声向日圆。

城池高受雾,濉涣暖生烟。

送客情初恶,还家意稍便。

旋闻夫事起,已过佛灯然。

簿领何时毕,尘埃空自怜。

南湖渐可到,早治木兰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李简夫挽词二首(其一)

老成浑欲尽,吊客一潸然。

遗事人人记,清诗句句传。

挂冠疏傅早,乐世白公贤。

叹息风流在,埋文得细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