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游慈恩寺

何处消长日,慈恩精舍频。

僧高容野客,树密绝嚣尘。

闲上凌虚塔,相逢避暑人。

却愁归去路,马迹并车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夏日中,诗人前往慈恩寺的宁静世界,以逃避酷暑之情景。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清新,展示了一幅生动的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交融的画面。

“何处消长日,慈恩精舍频。”开篇便设置了夏日漫长而炎热的氛围,诗人寻找一个避暑之所,那就是慈恩寺。这里的“精舍”指的是清净的佛教住所,透露出诗人对心灵寄托的渴望。

“僧高容野客,树密绝嚣尘。”这两句描写了寺庙中的宁静与和谐。诗中提到的“僧”,是指居住在慈恩寺内的僧侣,他们以宽厚之心接待来自外界的游人(野客)。寺院四周树木繁茂,阻隔了尘世的喧嚣,为内心带来一份清凉。

“闲上凌虚塔,相逢避暑人。”诗人在这宁静的地方随意漫步,登上了高耸入云的佛塔,与其他为了躲避炎热而来的行者邂逅。这不仅是身体上的逃离,更有心灵上的解脱。

“却愁归去路,马迹并车轮。”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开这个清净之地的惆怅。尽管夏日游慈恩寺让他找到了片刻的心灵安宁,但终究要回到尘世中,面对生活的烦扰。这里,“马迹并车轮”形象地描绘了归途中的诗人心情,既有对现实生活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慈恩寺夏日风光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意境。

收录诗词(140)

刘得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夏日感怀寄所知

了了见岐路,欲行难负心。

趋时不圆转,自古易湮沈。

日正林方合,蜩鸣夏已深。

中郎今远在,谁识爨桐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夏日樊川别业即事

无事称无才,柴门亦罕开。

脱巾吟永日,著屐步荒台。

风卷微尘上,霆将暴雨来。

终南云渐合,咫尺失崔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夏夜会同人

沈沈清暑夕,星斗俨虚空。

岸帻栖禽下,烹茶玉漏中。

形骸忘已久,偃仰趣无穷。

日汲泉来漱,微开密筱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晓别吕山人

疏钟兼漏尽,曙色照青氛。

栖鹤出高树,山人归白云。

月盈期重宿,丹熟约相分。

羡入秋风洞,幽泉仔细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