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遣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学习经历的反思与自省,以及面对世事变迁时的豁达态度。
首联“末习丹铅未扫除,等閒宣索到公车”,描绘了诗人过去在丹青技艺上的学习和探索,虽已有所成就,但仍有未尽之处。他偶然间被推荐至朝廷,步入官场,暗示了其从艺到入仕的人生转折。
颔联“百年玩物能无丧,万事随缘自有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他认为,即使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可能会遭遇挫折或失败(“百年玩物能无丧”),但只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随遇而安的心态(“万事随缘自有馀”),就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颈联“敢讳画师呼立本,直惭狗监荐相如”,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谦逊与自省。他不敢隐瞒自己曾向著名画家吴道子学习的经历(“敢讳画师呼立本”),同时自比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却因才学不足而感到羞愧(“直惭狗监荐相如”)。这里既表达了对前辈大师的敬仰,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力的自我审视。
尾联“白云万里山千叠,岂不怀归畏简书”,以壮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尽管心中渴望回归宁静的田园生活(“岂不怀归”),但又担心官场的职责和命令(“畏简书”)会束缚自由,难以实现。这句诗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现实责任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矛盾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遣怀》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展现了文徵明在艺术追求、人生哲思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和个人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