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其三)寄叶书隐

百花洲畔,十里湖边,沙鸥未许盟寒。

旧隐琴书,犹记渭水长安。

苍云数千万叠,却依然、一笑人间。

似梦里,对清尊白发,秉烛更阑。

渺渺烟波无际,唤扁舟欲去,且与凭阑。

此别何如,能消几度阳关。

江南又听夜雨,怕梅花、零落孤山。

归最好,甚闲人,犹自未闲。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翻译

百花洲畔,湖光十里的地方,沙鸥不愿在寒冷中结盟。
回忆起过去的隐居生活,琴书相伴,仿佛还在渭水长安。
无数苍茫的云层,却仍能给人间带来一丝微笑。
如同梦境中,对着清酒,对着满头白发,直到深夜。
无边的烟波浩渺,想唤来小舟离去,暂且倚栏远眺。
这次分别会怎样?又能度过多少次阳关离别的场景。
江南夜里又听见雨声,担心梅花独自凋落在孤山。
回家最好,但我这闲人,心中却仍未真正闲下来。

注释

百花洲畔:江边的百花洲。
十里湖边:湖边长达十里。
沙鸥未许盟寒:沙鸥不愿在寒冷季节结伴。
旧隐琴书:过去的隐居生活,弹琴读书。
渭水长安:指古代的长安,这里代指过去的隐居之地。
一笑人间:人间的一丝微笑,带给人安慰。
清尊:清酒。
更阑:夜深。
渺渺烟波:无边的水汽和波浪。
扁舟:小船。
阳关:古代地名,常用来象征离别。
归最好:回家是最好的选择。
闲人:悠闲的人,此处自嘲。
犹自未闲:内心并未真正感到闲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炎的作品,名为《声声慢(其三)》。从艺术风格和词藻上看,这是一首寄情于景、抒发感慨的词作。

"百花洲畔,十里湖边,沙鸥未许盟寒。" 这四句描绘了一个春日湖光山色的画面,沙鸥(一种水鸟)在湖边尚未与严寒告别,生动地展现了早春的清冷气氛。

"旧隐琴书,犹记渭水长安。"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怀念,渭水长安是古都之名,代表着历史的沧桑变化和个人记忆中的美好时光。

"苍云数千万叠,却依然、一笑人间。"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豁达与超脱,尽管世事如烟云般变幻无常,但诗人仍能保持一份淡定和超然。

接下来的几句 "似梦里,对清尊白发,秉烛更阑。渺渺烟波无际,唤扁舟欲去,且与凭阑。" 描写了诗人在春夜的寂寞中,与友人共同赏鉴春景,感慨于时光易逝,生命如梦。

"此别何如,能消几度阳关。江南又听夜雨,怕梅花、零落孤山。归最好,甚闲人,犹自未闲。" 最后的几句则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无奈,以及对归去之路的期待和内心的不安定。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意境。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

穿花省路,傍竹寻邻,如何故隐都荒。

问取堤边,因甚减却垂杨。

消磨纵然未尽,满烟波、添了斜阳。

空叹息,又翻成无限,杜老凄凉。

一舸清风何处,把秦山晋水,分贮诗囊。

发已飘飘,休问岁晚空江。

松陵试招旧隐,怕白鸥、犹识清狂。

渐溯远,望并州、却是故乡。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声声慢.赋渔隐

门当竹径,鹭管苔矶,烟波自有闲人。

棹入孤村,落照正满寒汀。

桃花远迷洞口,想如今、方信无秦。

醉梦醒,向沧浪容与,净濯兰缨。

欸乃一声归去,对笔床茶灶,寄傲幽情。

雨笠风蓑,古意谩说玄真。

知鱼淡然自乐,钓清名、空在丝纶。

笑未已,笑严陵、还笑渭滨。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尾犯.山庵有梅古甚,老僧云:此树近百年.矣。余盘礴花下,竟日忘归,因有感于孤山,为赋此调

一白受春知。独爱老来,疏瘦偏宜。

古月黄昏,许松竹相依。

晕藓枯槎半折,影浮波、渴龙倒窥。

岁华凋谢,水边篱落,雪后忽横枝。

百花头上立,且休问、向北开迟。

老了何郎,不成便无诗。

惟只有、西州倦客,怕说著、西湖旧时。

难忘处,放鹤山空人未归。

形式: 词牌: 尾犯

杏花天.赋疏杏

湘罗几剪黏新巧。似过雨、胭脂全少。

不教枝上春痕闹。都被海棠分了。

带柳色、愁眉暗恼。谩遥指、孤村自好。

深巷明朝休起早。空等卖花人到。

形式: 词牌: 杏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