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经长老

菜肚老子禅已饱,爱人从臾作诗僧。

客来无处著欢喜,一语不曾谈葛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翻译

老菜肚中的禅意已经满足,我像一个爱人的僧侣,作诗为乐。
客人来访却无处寄托欢乐,我们一句关于琐事的话也没谈起。

注释

菜肚老子:形容人年老体衰,肚子鼓胀。
禅已饱:指心灵上的满足或领悟。
爱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从臾:顺从,乐意。
诗僧:以诗为修行,或以诗人身份出家的人。
客来:有客人来访。
无处著欢喜: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表达喜悦之情。
一语:一句话。
不曾:未曾。
谈葛藤:闲聊琐碎无聊的话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作品,名为《赠经长老》。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佛学僧侣生活状态的赞美之作。

"菜肚老子禅已饱,爱人从臾作诗僧。"

这里的“菜肚老子”形象化地描绘了一位已经吃饱了素食、坐在禅堂中修行的老僧。他们不追求物质享受,只满足于简单的生活。在“爱人从臾作诗僧”一句中,“爱人”指的是那些喜爱和尊重这些出家人的人们,而“从臾作诗僧”则表明这些僧侣不仅修行,还能创作诗歌,表现了他们的文艺才华。

"客来无处著欢喜,一语不曾谈葛藤。"

这两句则描写了僧侣对待客人的态度和他们的精神状态。“客来无处著欢喜”意味着即使有客人到来,他们也不表现出过分的快乐或是不安,因为在佛学中,修行者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不为外界所动摇。而“一语不曾谈葛藤”则表明他们不参与世俗的纷争和无谓的辩论,只专注于自己的修炼。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佛教僧侣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襄阳歌

十年著脚走四方,胡不归来兮襄阳。

襄阳真是用武国,上下吴蜀天中央。

铜鞮坊里弓作市,八邑田熟麦当粮。

一条路入秦陇去,落日彷佛见太行。

土风沉浑士奇杰,呜呜酒后歌声发。

歌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买剑倾家赀,市马托生死。

科举非不好,行都兮万里。

人言边人尽粗材,卧龙高卧不肯来。

杜甫诗成米芾写,二三子亦英雄哉。

形式: 古风

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

问紫岩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蝉。

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

依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膻。

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

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

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正翩翩。

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躔。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小桃红/连理枝.在襄州作

晚入纱窗静。戏弄菱花镜。

翠袖轻匀,玉纤弹去,小妆红粉。

画行人、愁外两青山,与尊前离恨。宿酒醺难醒。

笑记香肩并。暖借莲腮,碧云微透,晕眉斜印。

最多情、生怕外人猜,拭香津微揾。

形式: 词牌: 连理枝

六州歌头(其二)

镇长淮,一都会,古扬州。

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

谁知艰难去,边尘暗,胡马扰,笙歌散,衣冠渡,使人愁。

屈指细思,血战成何事,万户封侯。

但琼花无恙,开落几经秋。故垒荒丘。似含羞。

怅望金陵宅,丹阳郡,山不断绸缪。

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甚时休。

野灶炊烟里,依然是,宿貔貅。

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

莫上醉翁亭,看濛濛雨、杨柳丝柔。

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骑鹤东游。

形式: 词牌: 六州歌头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