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畎亩十首(其二)》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古道苍茫、世事变迁的图景。
首句“古道日云邈”,以“古道”为引子,点明了时间的久远与空间的辽阔,暗示了历史的深远与世事的变迁。“日云邈”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岁月悠长、时光荏苒的感觉。
接着,“古意谁复知”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古代精神、传统美德逐渐被遗忘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还有谁能理解并传承那些古老的智慧与情感?
“阳春漠无和,流水空含悲”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内心的悲凉形成鲜明对照。阳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然而在诗人眼中,却似乎缺少了共鸣与回应,只有流水在空旷中回荡着悲鸣,仿佛在诉说着无人倾听的心声。
“郢曲变新调,郑声入朱丝”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郢曲代表高雅、正统的文化传统,而郑声则是指世俗、低俗的声音。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被现代流行文化侵蚀的忧虑,以及对保持文化纯净性的渴望。
最后,“喟然三叹馀,默与羲皇期”两句,诗人以深沉的叹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理想世界的向往。这里,“羲皇”常被用来象征原始社会的理想状态,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接近或达到那样的和谐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眷恋和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充满了深邃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