畎亩十首(其二)

古道日云邈,古意谁复知。

阳春漠无和,流水空含悲。

郢曲变新调,郑声入朱丝。

喟然三叹馀,默与羲皇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畎亩十首(其二)》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古道苍茫、世事变迁的图景。

首句“古道日云邈”,以“古道”为引子,点明了时间的久远与空间的辽阔,暗示了历史的深远与世事的变迁。“日云邈”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岁月悠长、时光荏苒的感觉。

接着,“古意谁复知”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古代精神、传统美德逐渐被遗忘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还有谁能理解并传承那些古老的智慧与情感?

“阳春漠无和,流水空含悲”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内心的悲凉形成鲜明对照。阳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然而在诗人眼中,却似乎缺少了共鸣与回应,只有流水在空旷中回荡着悲鸣,仿佛在诉说着无人倾听的心声。

“郢曲变新调,郑声入朱丝”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郢曲代表高雅、正统的文化传统,而郑声则是指世俗、低俗的声音。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被现代流行文化侵蚀的忧虑,以及对保持文化纯净性的渴望。

最后,“喟然三叹馀,默与羲皇期”两句,诗人以深沉的叹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理想世界的向往。这里,“羲皇”常被用来象征原始社会的理想状态,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接近或达到那样的和谐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眷恋和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充满了深邃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畎亩十首(其三)

读书不知道,言语徒自工。

求道匪云远,近在义命中。

吾儒有仲尼,道德无比崇。

传参十八章,入道知其宗。

后学昧极致,徒知授儿童。

孰识孝与弟,理与神明通。

为臣不知此,事上焉能忠。

形式: 古风

畎亩十首(其四)

仲尼作春秋,垂训千万年。

古者父母雠,义不共戴天。

庄同父何在,乃与齐侯田。

鲁国无臣子,君亲义茫然。

齐纪不并立,诸儿得称贤。

善恶不可掩,笔削至今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畎亩十首(其五)

飞飞古帝魂,哀哀寄春怨。

异乡节物新,故国人事变。

诉亡谁肯怜,啼苦血空溅。

云安再拜人,伤哉不复见。

形式: 古风

畎亩十首(其六)

彼微双鹡鸰,飞飞同一原。

急难喻兄弟,义著周雅篇。

周公代武王,大义今古传。

人孰无兄弟,急难斯见焉。

愿怀周公心,无愧诗人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