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山癯而清,秋水瘦而净。
万法自齐观,一音还普应。
方圆之器著虚空,随来随与无馀剩。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峦的清瘦和秋水的清澈,诗人以自然景象寓言般地阐述了万物平等、一音普应的佛教理念。"方圆之器著虚空"象征着世间万物无论形状如何,都在空灵的宇宙中各得其所,"随来随与无馀剩"则表达了顺应自然、不存多余的禅意。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写景和禅理的结合,展现了宋代禅宗僧人释正觉的修行境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不详
痴坐颓然,山空壑乾。离微出入,偏正往还。
千年琥珀之松兮鹤巢梦冷,半夜珊瑚之月兮鲸?波寒。
全功及尽,借路何难。
转步而回丛林也津津和气,放口而说河汉也浩浩翻澜。
道逢作者,谁敢相谩。
灵灵而空,了了而融。正偏之机转,佛祖之道同。
玉井有月,冰壶无风。
儿孙得力成家事,影现诸尘三昧中。
视物眼深,说禅口快。
一点不著虚空,万化谁分器界。
应众缘而閒六根,入诸尘而住三昧。
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发白寒山有雪,眼深秋井澄波。
混沌凿那亡大道,昆崙源自发长河。
一笑十方三世事,不妨随处萨婆诃。
山高早雪,水深先秋。
功勋极处退一步,黑白前时赢一筹。
相随来也还知否,南北东西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