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子夏庙同邻几圣俞过作

峨峨道旁庙,庭户焕丹黝。

恭闻师商贤,下拜奠卮酒。

大梁故王都,豪杰所奔走。

当时多尊荣,死不道人口。

二君夫何为,血食独传后。

岂于圣人道,自托致不朽。

荒坟屹相望,荆棘不盈亩。

衣冠应作尘,制度复何有。

得无埋奇书,文字暗科斗。

怀古意惨淡,春风一搔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巍峨的路边庙宇,朱红漆色映眼明。
恭敬聆听商贤师训,献上一杯祭酒诚心诚意。
这里是大梁古都,英雄豪杰曾聚集。
当年显赫人物,死后名声却鲜为人知。
两位君子为何,唯有祭祀流传后世。
难道他们寻求圣人之道,借此永垂不朽。
荒凉坟冢相对而立,荆棘稀疏不足一亩。
昔日华服已成尘土,礼制规范今何在。
莫非埋藏了奇书异卷,文字如蝌蚪般古老。
怀古之情凄凉,春风中轻轻抚摸头颅沉思。

注释

峨峨:形容高大。
焕丹黝:色彩鲜明。
师商贤:指商代的贤明导师。
奠卮酒:献上一杯酒表示敬意。
大梁:古代地名,今河南开封。
血食独传后:死后仅以祭祀流传后世。
自托致不朽:寄托精神以求永存。
荒坟:荒凉的坟墓。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象征身份。
文字暗科斗:古老的象形文字。
怀古:怀念古人或往事。
春风:象征生机与变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的《子张子夏庙同邻几圣俞过作》。诗中,诗人首先描绘了道旁庙宇的雄伟壮观,以及庙内庭户色彩斑斓的景象,表现出对先贤子张和子夏的敬仰之情。他提及大梁曾是古代王都,众多英雄豪杰在此汇聚,然而他们的生前辉煌如今已无人提及。

接着,诗人对子张和子夏两位贤者为何死后能被后人祭祀,表达了疑问,暗示他们可能是因为坚守圣人之道,才得以流芳百世。然而,庙宇荒凉,坟墓简陋,荆棘丛生,显示出岁月的沧桑和遗迹的衰败。诗人想象可能有珍贵的典籍埋藏其中,文字古老如蝌蚪文。

最后,诗人的心情变得凄凉,春风拂面时,他不禁感慨万分,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先贤精神的追思。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古庙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1022)

韩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林

长林翳空谷,兹惟群材府。

石路险且跻,不为斧斤取。

火云无时蒸,众叶朝自雨。

仰视不见末,飞鸟安得度。

下有灵药草,其品难记数。

骈然花实繁,红紫贯四序。

霜风落橡栗,投掷地虺怒。

过岭林更深,欲前防猛虎。

形式: 古风

从道损舅乞移山药

弱岁抱衰病,好读神农经。

杂然众药品,粗识性与形。

商于岩谷间,厥产芝朮菁。

山家乘冬采,气烈味亦并。

常思负笼往,斸此地气灵。

近闻山旁县,移本来公庭。

石泉尚含润,溪风有馀清。

想像春丛敷,蔚蔚扬华英。

骈罗良可佳,疲薾宜见矜。

安得畦畹馀,种食羽翼生。

形式: 古风

元道席上得秋风为题下为韵送广信舍弟

秋风感人切,况在欲别者。

狂翻断蓬转,寒助离樽泻。

吹云急燕雁,猎草嘶代马。

莫作塞垣声,端令客泪下。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公孙孝子

丧期著常数,在古固有之。

嗟嗟三季后,礼让俗亦衰。

亲亡有不葬,况问功与期。

公孙布衣士,未免寒与饥。

生兮已不恤,死者吾敢欺。

孝生因其心,礼大实以时。

挺然颓俗内,独以古自为。

萧萧天平山,松柏有馀悲。

何以表懿行,刻此无愧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