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枋得所作的《和道士陈天隐(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修行的理解和感悟。首句“学道无魔道不成”强调了修炼道术的过程中需要去除心魔,这是修行的重要一环。接着,“神人得计是无名”暗示真正的高人并不追求世俗的名声,而是通过内心修炼达到无我之境。
“光风自觉长潇洒”描绘出修炼者在清风中感受到的自在与超脱,而“明月何曾有死生”则进一步强调了生死观念在修行中的淡化,明月永恒,生死相对的概念在道家哲学中有所超越。
“早悟梅花难养性”表明诗人认识到,即使梅花般的高洁难以纯粹个人的品性,不如寻找更适合修身养性的环境。“何如福地别寻盟”建议人们应该去寻找那些能助人提升精神境界的地方。
最后两句“梅花香里堪联句,莫笑人閒石鼎鸣”以梅花香气为背景,倡导在宁静的环境中进行心灵交流,不要嘲笑世间的琐事,如石鼎烹煮的声音,暗含着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道教修行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