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苏先生挽词

气得岷峨秀,才推贾马优。

未承宣室问,空有茂陵求。

玩易穷三圣,论书正九畴。

欲知歆向学,二子继弓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拱辰为悼念北宋文学家苏轼(也称东坡居士)而作的挽词。挽词是一种形式,用于哀悼亡者,常常通过回忆亡者的生平事迹和才华来表达哀思之情。

诗中“气得岷峨秀”一句,可理解为苏轼文采飞扬,如同岷山的秀美。"才推贾马优"则赞誉他在文学上的卓越,像古代伟大的辞赋家贾谊和司马相如一样,在当时被广泛认可。

“未承宣室问”暗示苏轼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皇帝的直接召见。"空有茂陵求"则表达了诗人对苏轼遭遇不公的感慨,尽管他渴望得到朝廷的认可,但如同唐代名相魏征被贬至茂陵一般,最终未能实现。

“玩易穷三圣”一句,意味着苏轼深入研究《易经》,并对孔子、颜回、曾参这三位圣人有所建树。"论书正九畴"则表明他不仅在《易经》上下功夫,在其他典籍的解读上也同样精确无误。

“欲知歆向学”一句,表达了苏轼广泛涉猎各类学问,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如同古代圣人般。"二子继弓裘"则是说他的两个儿子也继承了他学术上的成就,像穿上了他的衣衫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苏轼才华和学问的赞美,以及对其遭遇不公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文学大家的崇敬之情。王拱辰以此挽词寄托哀思,展现了古代士大夫间的情谊与文化追求。

收录诗词(8)

王拱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尧夫先生安乐窝中好打乖吟

安乐窝中名隐君,腹藏经笥富多闻。

一廛水竹为生计,三径琴觞混世纷。

婉画旧尝辞幕府,少微今已应星文。

了心便是栖真地,何必烟霞卧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会稽何从事

行行岐路出尘閒,从事犹胜执戟间。

景象遍经江左地,封疆全得浙中山。

侯藩暂列谈宾位,纶阁看随墨客班。

到郡莫为经岁计,诏书非久急徵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耆英会诗

西都山水天下奇,神嵩景室环清伊。

甫申间气秀不绝,生贤会圣昌明时。

衣冠占数盛文雅,台符卿月光离离。

魏京雄奥压幽朔,游宫御府严天威。

膏田千里翳桑柘,犀甲万旅驯熊罴。

公当缓带名三镇,悬赤继轸承保釐。

追推契遇最深旧,加复雍孟交旌麾。

仁皇一庄龙虎榜,桂堂先后攀高枝。

宦游出处五十载,鸾台骥路俱腾夷。

三公极位固辽隔,五年以长犹肩随。

公今复主凤门钥,仆亦再抚铜台圻。

二京相望阻河广,三径不克陪游嬉。

忽闻干步踵门至,投我十二耆英诗。

整冠肃貌讽章句,若坐宝肆罗珠玑。

为言白傅有高躅,九君结社真可师。

欲令千载著风迹,亟就僧馆图神姿。

词宗端殿序篇目,滂洒大笔何淋漓。

眷言履道靡充诎,菟裘近邑将营归。

敢云绘素得精笔,愿列霜壁如唐规。

退居旧相国元老,十年还政瀍之涯。

康宁富贵备五福,灵宝盛气如虹霓。

昔年大对继晁董,登科赐第同一期。

紫垣步武既通接,金沙里闬还邻比。

探禅论道剧训对,摩轧太古穷天机。

二贤勋业冠朝省,爵齿官学谁依稀。

今将图画表来世,讵可下客联缨緌。

既蒙月品定人物,不敢循避违风期。

况承开阁厚宾客,富有景物佳园池。

铜驼坊西福善宅,修竹万个笼清漪。

天光台高未百尺,下眺林岭如屏帷。

花王千品尽殊胜,风光绣画三春晖。

六相街中潞公第,碧瓦万木烟参差。

左隅庙室本经礼,右阁宸翰尊星奎。

婆娑青凤舞松柏,焕烂素锦薰酴醾。

石渠飞溜漱寒玉,昼夜竽瑟鸣阶墀。

伊予陋宇治穷僻,姑喜地广为环溪。

楼名多景可旷望,台号风月延清晖。

四时花蘤不外假,拿舟傲帻联嬉怡。

怀归抚事若饥渴,恨无羽翼西南飞。

人生交旧贵伦辈,情亲意接心相知。

岂无晚秀负才蕴,高谈大笑拘礼仪。

洛中故事名义燕,二毛第一年相推。

洒冠登仕荷天宠,尊君报国当百为。

既嗟大耋盍知止,纳禄谢事皆所宜。

顾方北道倚烦剧,未许解绂披荷衣。

长篇不令负花约,为指风什歌式微。

如羹甘露爽心骨,似柄玉麈亲颜眉。

兰丛虽未长罗宅,菊英似亦思陶篱。

子山已著小园赋,彦伦犹愧钟山移。

聊摅短引谢招隐,肯使猿鹤常惊啼。

形式: 古风

沁园春

华发青云。

形式: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