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路礼师颜,师已归真塔已关。

鬼神哭泣嗟无主,空山只见水潺湲。

形式: 偈颂 押[删]韵

翻译

跋涉三千里路拜见师父的容颜,可惜师父已经圆寂佛塔也已关闭。
鬼神悲泣感叹没有了主宰,空旷的山中只听见水流潺潺。

注释

三千里路:形容路程遥远,表示求师之艰辛。
礼师颜:拜见老师的面容,表示尊敬和虔诚。
归真:指师父去世,达到超脱生死的境界。
塔已关:佛塔关闭,意味着无法再直接参拜。
鬼神哭泣:形容哀伤至极的场景,这里指众人的悲痛。
嗟无主:叹息没有了主持者或领袖。
空山:荒凉寂静的山,暗示师父离去后的冷清。
水潺湲:水流缓慢而持续的声音,营造出凄清的氛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师父去世后的萧瑟景象,颇有佛教色彩。首句“三千里路礼师颜”表明远道而来向已故的师父致敬,显示出对师父深厚的情感和敬意。“师已归真塔已关”,则是说师父已经去世,其遗体被安置在佛塔之中。这两句通过空间距离和物理封闭,传达了生者与死者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

接下来的“鬼神哭泣嗟无主”一句,展示了一种超自然力量对师父去世的哀悼。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鬼神常被赋予某些特定职能,他们的悲伤反映了宇宙秩序的失衡和人类世界对于亡者的哀思。

末句“空山只见水潺湲”则是一个强烈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深远的寂静与孤独。这里的“空山”不仅指物理上的荒废,更有可能隐喻着心灵的荒凉和精神世界的虚空。而“水潺湲”,则是这一片荒凉之中唯一的声音,既表现了自然界的永恒流转,也映射出生命流逝、无常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对师父去世后的情感表达,以及对宇宙秩序变化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沉思。

收录诗词(1)

新罗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赞马氏子

丰姿窈窕鬓欲斜,赚煞郎君念法华。

一把骨头挑去后,不知明月落谁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尾闾不禁沧溟竭,九转神丹都谩说。

惟有班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屑]韵

题天回驿

周游灵境散幽情,千里江山暂得行。

所恨风光看未足,却驱金翠入龟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丈人观

早与元妃慕至化,同跻灵岳访真仙。

当时信有壶中景,今日亲来洞里天。

仪仗影空寥廓外,金丝声揭翠微巅。

惟惭未致华胥理,徒卜升平万万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