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知府寇相公

文武禀全才,何人更可陪。

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

圣主诗方和,亲王状始回。

镇临求二陕,调燮辍三台。

凤阁须重去,龙旌暂拥来。

下车三度雨,上事数声雷。

未暇瞻圭璧,先蒙访草莱。

几思趋相府,恐惧复徘徊。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翻译

文武兼备的人才,谁能与他相配呢。
他身居高位,官至宰辅,却无豪宅显赫,只知勤政为民。
在圣明君主的诗歌中,他的形象和谐而庄重,亲王的态度也开始转变。
他治理着陕西两地,调整国家政务,暂时放下繁重的职责。
他要离开凤阁,带着龙旌归来,沿途下马三次,仿佛带来风雨洗礼。
上朝时,他的到来伴随着雷鸣般的威严,但他并未急于展示权力。
还未有机会展示他的才能,就已受到草野百姓的访问。
他曾多次思考如何进入宰相府,但又因敬畏而犹豫不决。

注释

文武:指文臣武将的全面才能。
禀:具备。
鼎鼐:古代烹饪器具,比喻宰辅之位。
无宅:没有豪华住宅。
圣主:指皇帝。
亲王:帝王家族成员。
调燮:调和、管理。
辍:放下。
凤阁:指宰相府。
龙旌:皇帝的仪仗。
下车:古代官员到任。
上事:上朝。
圭璧:比喻贤能或权力。
草莱:乡野,民间。
趋:快步走向。
相府:宰相府。
恐惧:敬畏。
徘徊:犹豫不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对寇相公的颂扬之作。首联“文武禀全才,何人更可陪”赞美寇相公文武双全,无人能及。接下来通过“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描绘其为官清廉,不贪图物质享受,而是在政事上倾力付出。

“圣主诗方和,亲王状始回”暗示寇相公的建议深得皇帝赞赏,连亲王也对其敬重。他被委以重任,“镇临求二陕,调燮辍三台”,显示出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凤阁(宰相府)之职他也准备再次回归,但此时他暂时接受龙旌(天子仪仗)的迎接。

“下车三度雨,上事数声雷”运用了象征手法,形容寇相公的到来给地方带来生机,他的奏议如同惊雷般震撼朝廷。诗人表达自己“未暇瞻圭璧,先蒙访草莱”的荣幸,表示还未有机会近距离瞻仰他的风采,就已受到他的关注。

最后两句“几思趋相府,恐惧复徘徊”表达了诗人对接近权臣的敬畏和期待,既想追随寇相公学习,又因畏惧而犹豫不决。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歌颂清正贤能官员、表达敬仰之情的诗篇。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上知府鲍少卿

五福三朝客,同年想少存。

立功从太祖,卧里见曾孙。

易进因仁政,难休为帝恩。

权临二陕重,官处九卿尊。

烟翠甘棠柳,风清画戟门。

四门潜遂意,百吏动惊魂。

不病轻丹曶,无愁鄙酒樽。

出衙清道路,在宅素盘飧。

上马身犹健,看书眼未昏。

狱空时拥旆,多谢到山村。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上解梁潘学士十韵

尽继祖风流,其如鬓未秋。

石渠陈表让,山郡折资求。

舜禹城分界,神仙岳映楼。

淫祠随处毁,学校逐乡修。

密疏多亲写,狂诗少自收。

通宵营有乐,度岁狱无囚。

酒席围红粉,盐池照碧油。

药同方士炼,壶共野僧投。

瓦砾今徒献,琼瑶旧未酬。

几多怀抱事,欲去复迟留。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灯花

岂假栽培力,自然殊众芳。

开非因雨露,落不为风霜。

鸡似残莺啭,蛾如宿蝶狂。

丹心尘岂染,明焰雾难藏。

堕睫客看懒,画眉人剪忙。

杏园游宴者,曾借我馀光。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吾友山阳蹇子韫尝游颍上言彼之居人有许氏者富不因贪学非求进于郡之西手植众木郁然成林林下搆亭壮而不丽郡倅黄公宗旦皇宋有名之士也常造焉上阙歌诗以旌其美故俾予请诗于子吾以子韫之请诗于予八十言以寄题

道胜富如贫,亭临颍水滨。

一瓢思祖德,三径与僧邻。

虚白虽同性,丹青不似身。

趋庭知有子,下榻岂无人。

纫佩兰多老,成蹊李尽珍。

开筵回雪少,联句聚星频。

家谱书难备,州图画不真。

遥题应未的,莫把刻贞珉。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