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题琵琶妓陈三宝小像

豆蔻稍头,恁年纪、值得量珠高价。

休夸燕子轻盈,腰肢更矫奼。

春院静、琵琶一曲,也应算、调高和寡。

一镜湖光,十眉山色,花底游冶。

恍疑是、苏小当年,又疑是、秋娘未曾嫁。

脂粉底干赤白,被旁人偷写。

争不似、月明湓浦,抱檀槽、感动司马。

好称珠勒金鞍,许谁迎迓。

形式: 词牌: 琵琶仙

鉴赏

此诗《琵琶仙》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以题绘琵琶妓陈三宝的小像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音乐与情感交织的画面。

诗中以“豆蔻稍头”开篇,巧妙地将主人公的年轻与琵琶艺术的初绽相联系,暗示了陈三宝虽年纪轻轻,却已展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接着,“休夸燕子轻盈,腰肢更矫奼”,通过对比燕子的轻盈与陈三宝的身姿,赞美其不仅技艺超群,且体态优美,如同翩翩起舞的燕子一般灵动。

“春院静、琵琶一曲,也应算、调高和寡。”这一句将场景置于宁静的春日庭院之中,琵琶声悠扬,虽或孤寂,却能触动人心,展现音乐的魅力。接下来,“一镜湖光,十眉山色,花底游冶”,描绘出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丽画卷,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愉悦与自由。

“恍疑是、苏小当年,又疑是、秋娘未曾嫁。”这里借用了古代两位著名的歌妓苏小小与秋娘的故事,表达了对陈三宝才情与美貌的赞叹,暗示她如同历史上的佳人一般,既有才华又有风韵,令人难以忘怀。

“脂粉底干赤白,被旁人偷写。”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陈三宝的外貌特点,同时也暗示了她虽外表艳丽,但内心纯净,不为世俗所染。

最后,“争不似、月明湓浦,抱檀槽、感动司马。好称珠勒金鞍,许谁迎迓。”这两句运用典故,将陈三宝比作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表达了对她音乐才能的高度赞赏,并预示着她未来可能受到更多人的追捧与尊敬。

整首诗通过对琵琶妓陈三宝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她的音乐才华和外在美,更深层次地探讨了艺术与情感的交融,以及女性在特定社会背景下追求自我价值与美的复杂心理。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醉桃源.题墨栀子团扇寄云姜

花肥叶大两三枝,香浮白玉卮。

轻罗团扇写冰姿,何劳腻粉施。

新雨后,好风吹,闲阶月上时。

碧天如水影迟迟,清芬晚更宜。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台城路.六月廿六,云姜招游尺五庄看荷花。是日许金桥郎席题词,遂用其韵

去天尺五韦邪杜,休疑旧梨花店。

蛛网纱窗,草迷幽径,破板红桥谁换。池莲向暖。

听一片蝉声,绿阴不断。

点水蜻蜓,飞来又去绕花满。

登山临水寄兴,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

老树婆娑,回阑曲折,笔墨频挥虚馆。遥山在眼。

认南谷高峰,西南数遍。归骑匆匆,夕阳天又晚。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惜红衣.雨中池上,用白石韵

电掣金蛇,云翻黑墨,风枝无力。

雨过芳塘,圆荷撼新碧。

凉风入户,动几处、骚人词客。幽寂。

似断还连,向黄昏不息。

香消篆印,灯暗芸篝,连床乱书籍。

遥知千里泽国,楚天北。

最爱妙莲清净,法界梦中曾历。

怕颠狂风雨,洗褪好花颜色。

形式: 词牌: 惜红衣

惜琼花.雨中补种白莲,用张子野韵

莲花白,莲叶碧。带淤泥补种,香冷吟席。

本来清净原无色。好雨终朝,还要终夕。

小池塘,方且窄。涌车轮翠盖,难尽容得。

爱莲人亦情无极。湖上盈盈,更起遥忆。

形式: 词牌: 惜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