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菊有怀东园

青女凌波楚江冷,庭前一叶鸣金井。

砧杵谁家试夹衣,西风搅碎芦花影。

呼童折取篱下金,旋汲山泉注古瓶。

细哦七字延秋色,寒香似欠东园清。

江上子牟怀魏阙,离情一动肠千结。

急呼斗酒破霜螯,楚月不碍西湖月。

形式: 古风

翻译

冬季仙女踏过寒冷的楚江,庭院中落叶在金井边作响。
不知哪家在试穿新夹衣,西风吹过,吹乱了芦花的倒影。
唤来童子折取篱笆边的菊花,立刻汲取山泉倒入古瓶。
低声吟咏七言诗迎接秋天,但觉得缺少东园那份清雅的香气。
江上的子牟怀念京都的官位,离别的愁绪牵动着千回百转的心肠。
急忙呼唤斗酒来对付冰冷的蟹壳,楚地的月亮与西湖的月亮相互映照,毫不妨碍。

注释

青女:冬季仙女。
凌波:踏水而行。
楚江:楚地的江。
冷:寒冷。
庭前:庭院前。
一叶:一片叶子。
鸣:发出声音。
金:指菊花。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
试:试穿。
夹衣:秋季穿的夹层衣物。
搅碎:吹散。
篱下:篱笆旁边。
旋:立刻。
古瓶:古老的瓶子。
七字:七言诗。
延:迎接。
秋色:秋天的景色。
欠:缺少。
子牟:古代隐士名。
魏阙:朝廷的代称。
离情:离别之情。
肠千结:心肠纠结。
斗酒:一大壶酒。
破霜螯:对付冰冷的蟹壳。
楚月:楚地的月亮。
碍:妨碍。
西湖月:杭州西湖的月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画面,以菊花为引,寄寓诗人的情感。首句“青女凌波楚江冷”以神话中的霜神“青女”比喻秋意,江面寒气逼人。次句“庭前一叶鸣金井”通过落叶声增添了秋的寂寥,金井象征着时光流转。

“砧杵谁家试夹衣”写出了秋日妇女们开始准备缝制冬衣的情景,而“西风搅碎芦花影”则进一步渲染了萧瑟的秋风和摇曳的芦花,营造出凄美的意境。接下来,诗人取菊、汲泉、品茗,借以延展秋色,但觉“寒香似欠东园清”,暗示了对东园(可能指故乡或理想之地)清新之气的怀念。

“江上子牟怀魏阙”借用晋人子牟思乡的典故,表达诗人对朝廷或故乡的深深挂念,而“离情一动肠千结”直接抒发了浓烈的离愁。最后两句“急呼斗酒破霜螯,楚月不碍西湖月”以豪饮壮志和对月的共赏,试图排解心中的愁绪,但月光如一,无论在楚地还是西湖,都无法完全消除那份深深的思乡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理想的深深眷恋,以及面对离愁的无奈与坚韧。

收录诗词(156)

陈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旧居有怀

粲粲高阳裔,浩气凌华星。

当春拟判花,投老身如萍。

抱瑟东乘桴,寂寥扉昼扃。

海雾尚沾袂,北窗从雨零。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同友人汎舟过断桥登寿星江湖伟观归舟听客讴清真词意甚适分得江字奉寄季大著乡执兼呈真静先生

辛亥仲春将徂兮,有客踵门曰风日流丽,邀余共泛西湖之舽。

伋南去而忽西兮,昨之折槛今复饰以成杠。

背苏堤万丝之绿阴兮,望一簇孤山之青橦。

层峰叠嶂巉绝露天巧,珠英琪树发越地之灵,一声何处兮钟撞。

篙师告余曰,此寿星古刹。

上有奇观,开宇宙于八窗。

舍舟策杖,步步巍峨,谢屐殊劳双。

回廊曲转忽轩豁,檐飞栋复,青绿交辉,心开目骇,而揖西子之湖,子胥之江。

观者杂遝,倏去倏来,余独凭栏,境与心会,便欲驭风跨蜿虹。

烟云万态,客拟状而运思,羿今老退,且逊锐逄。

庄严世界,合爪赞叹,要使天下名山夸咏者,睹此奇伟而心降。

风寒下山吹欲倒,连呼春酒亟开缸。

箫鼓画船徒自纷耳目,何如美成清绝按新腔。

诗成肯对俗子哦,驰介城南寄老庞。

形式: 古风

杂言送歙研广香与友人有怀杨校书幼度

我有龙尾双槽之研,肌润而若沐空濛。

旧藏古香氤氲,来自广之东。

多君博雅,举以为赠,三嗅而抹月批风。

要若镕金加万佛经上,更须滴露点四圣书中。

往昔浓薰怀太史,而今一瓣为南丰。

藜光下照人何在,閤下闲花馥旧丛。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次黄伯厚惠纸衾韵

冷浸溪藤松下月,密缄远寄袁安雪。

忍蹴茸茸一径毡,依约江行晓时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