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灯

入云华表缀春灯,落落浮光破晦冥。

游径未须檠桦烛,照书何必聚囊萤。

碧纱窗迥临秋月,画阁帘开晃夜星。

漏断六街人迹静,北窗犹自读遗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中一盏天灯的独特景象与诗人沉浸于阅读的情境。首句“入云华表缀春灯”,以“华表”象征高远,春灯则为温暖与希望之源,形象地展示了天灯在夜空中独特的存在感。次句“落落浮光破晦冥”,通过“落落”形容光亮的散漫,以及“破晦冥”表达天灯穿透黑暗,带来光明的效果,营造出一种由暗至明的视觉体验。

接着,“游径未须檠桦烛,照书何必聚囊萤”,这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指代读书时所需的小灯和古人苦读的象征,表达了天灯不仅能满足夜间行走的需求,也能替代传统读书时的光源,暗示其功能的全面性与实用性。进一步强调了天灯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和便利性。

后两句“碧纱窗迥临秋月,画阁帘开晃夜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碧纱窗前,秋月映照,画阁的窗帘轻轻拉开,夜空中星星闪烁,与天灯的光芒相辉映。这不仅展现了天灯与自然美景的和谐共存,也暗示了诗人在此环境下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漏断六街人迹静,北窗犹自读遗经”,通过“漏断”(指深夜时刻)和“六街人迹静”描绘了深夜的寂静,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与诗人专注阅读的状态。而“北窗犹自读遗经”则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位热爱学习、追求知识的学者,即使在如此宁静的夜晚,也不忘继续研读古籍,体现了其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天灯在夜晚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63)

周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新安知县,擢大理寺少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有《贞翁稿》、《西台纪闻》、《医略》等

  • 字:伯明
  • 号:贞翁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63—1542

相关古诗词

至日

归来至日三年过,物色年来好应期。

红著江梅初点点,黄肥园橘尚垂垂。

五纹旋续针头线,半局能添指下棋。

忽报前星照天下,一阳来复正当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戊戌元日试笔

赐归天下降黄麻,忽漫今经五岁华。

曙日楼台收海雾,早春梅柳净烟沙。

试挥霜管新裁句,细汲山泉旋煮茶。

儿女满前高宴会,玉尊金胜颂椒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凤鸣五十

建议但知当日是,升沈那复悔前非。

行藏如此颜何厚,心事无端笑独违。

特遣罢官辞殿陛,翻令供职到庭闱。

百年弧矢春同醉,不厌茅堂隐竹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寄题缨溪草堂

背郭高林开草堂,堂前潭水即沧浪。

鸥凫泛泛澄波静,云石泠泠白昼长。

试濯冠缨歌孺子,却疑图画对潇湘。

仙郎莫负澄清志,尘海烟沙正渺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