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林寺

遍礼名山说大乘,倦来仍是策枯藤。

孤云千里白半顶,高竹百竿青一层。

风暖江龙寻食钵,雨寒秋鬼乞衣灯。

从来事事都忘却,忘却东林寺不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游历名山大川后,回到东林寺的宁静生活。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日常与内心世界。

首句“遍礼名山说大乘”,开篇即点明了僧人游历名山的经历,他以弘扬佛法(大乘)为己任,对佛教教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接着,“倦来仍是策枯藤”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僧人在旅途中的疲惫与简朴的生活状态,策杖而行,不辞辛劳。

“孤云千里白半顶,高竹百竿青一层”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将云与竹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孤云飘荡于千里之遥,半隐半现,高竹挺立,绿意盎然,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寓意着僧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风暖江龙寻食钵,雨寒秋鬼乞衣灯”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生活的日常情景。江龙在温暖的风中寻找食物,秋鬼在寒冷的雨夜中乞求灯火,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僧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他对众生的慈悲心怀。

最后,“从来事事都忘却,忘却东林寺不能”表达了诗人对东林寺的深厚情感。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雨雪、名山大川之后,所有的事物似乎都已淡忘,但对东林寺的记忆却始终难以抹去,这不仅是对寺庙的怀念,更是对佛教信仰和精神家园的深深依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收录诗词(73)

王鸣雷(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伤春

最厌生年近五旬,髭须渐渐白如银。

杜康数盏堪消恨,春鸟一声能感人。

何处常行歌舞地,也曾经过乱离身。

家妻太笑无高策,红烛偷光敢忘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燕京九日

去岁重阳岭外来,今年旅食燕昭台。

天涯到处同风俗,人事他乡异酒杯。

鬓发亦知当节改,菊花能得风回开。

愁心莫更凭栏望,蓟北烟高首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开化寺

荒院无鸡鹊报明,晨钟初歇饭钟鸣。

青山窥我客中梦,白鹤轻人世外情。

海日有烟当磬出,江蓠无种傍云生。

十年曾此题诗去,知免沙僧嗤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楚宫

题诗西过襄王墓,记得巴山寺里钟。

梦阻细腰思窈窕,水生多叶怨芙蓉。

虚无环佩行阴洞,髣髴精灵下碧峰。

重到荆州忆王粲,乱山侵草马头东。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