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觉儒风薄,谁将霸道羞。
乱臣无所惧,何用读春秋。
这首诗通过对儒家文化精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忧虑。首句“日觉儒风薄”指的是儒家思想和礼仪道德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淡薄。第二句“谁将霸道羞”则是质问,谁会因为霸道(即不合乎正义的强权手段)而感到羞愧。这两句表明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颓败的担忧。
第三句“乱臣无所惧”描绘了那些作乱之臣无所畏惧、为非作歹的情形。最后一句“何用读春秋”则是指读《春秋》这部记录历史的是非曲直的经典,对于这样的时代来说,似乎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乱象的无奈,也反映出他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观在现实中的沦丧感到的失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蕴深长,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教训和儒家思想价值的一种哀叹,以及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批判。
不详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轻暖卷帘衣,孤亭暮雨微。
落红辞密树,新绿满遥扉。
阶下苔痕长,梁间燕子归。
西窗灯影暗,枯坐欲忘机。
辛苦青箱业,传家只赐书。
荒畦无客到,春日闭门居。
柳线和烟结,梅根带雨锄。
旧时梁上燕,渺渺独愁予。
新绿渐成阴,催耕闻暮禽。
治生儒者事,谋道古人心。
薄俗高门贱,穷途岁序深。
无聊爱坟籍,讵敢说书淫。
秋声何日到,残暑去天涯。
鸦影梭烟树,松阴绘月阶。
病魔皆故物,诗境落孤怀。
独倚危楼望,清光聚此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