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其二)

昼长帘幕低垂,时时风度杨花过。

梁间燕子,芹随香觜,频沾泥污。

苦被流莺,蹴翻花影,一阑红露。

看残梅飞尽,枝头微认,青青子、些儿大。

谁道洞门无锁。翠苔藓、何曾踏破。

好天良夜,清风明月,正须著我。

闲展蛮笺,寄情词调,唱成谁和。

问晓山亭下,山茶经雨,早来开么。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白天漫长,窗帘低垂,轻风时常吹过飘扬的柳絮。
梁间的燕子,衔着芹菜的香气,频繁地沾上泥土。
可怜的黄莺,踢翻了花影,栏杆上落满了红色露珠。
看着残败的梅花飞逝,枝头隐约可见,青青的梅子已微微长大。
谁说洞门没有锁?那翠绿的苔藓,从未被踏碎。
美好的天气夜晚,清风明月,正是我享受的时候。
悠闲地展开异域的信纸,寄托情感在词曲中,谁能应和我的歌声。
询问山亭下的山茶,经过雨后,清晨是否已经开放?

注释

昼长:白天漫长。
帘幕:窗帘。
风度:吹过。
杨花:柳絮。
芹随香觜:燕子衔芹,带着香气。
蹴翻:踢翻。
青青子:青青的梅子。
洞门:隐秘的门。
苔藓:绿色苔藓。
蛮笺:异域的信纸。
晓山亭:早晨的山亭。
山茶:山中的茶花。

鉴赏

这首词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闲居的情景。开篇“昼长帘幕低垂,时时风度杨花过”生动地展现了春天悠长的午后,窗外杨花随风飘逸的景象。“梁间燕子,芹随香觜,频沾泥污”则描写了家燕在屋梁间穿梭,它们的巢穴因雨而湿,显露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接着“苦被流莺,蹴翻花影,一阑红露”表达了春天庭院中花开花落的瞬间美景,以及花瓣与露珠交织出的视觉效果。随后“看残梅飞尽,枝头微认,青青子、些儿大”则转向对残余梅花的描绘,它们虽然凋零,但仍有几朵尚存,带着生机。

“谁道洞门无锁。翠苔藓、何曾踏破”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保护之心,他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侵扰大自然的纯净与完整。这两句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对于未被世俗打扰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好天良夜,清风明月,正须著我。闲展蛮笺,寄情词调,唱成谁和”表达了在美好的夜晚,以清风明月为背景,诗人通过弹奏古琴(蛮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音乐之中,寻找心灵的伴随。紧接着“问晓山亭下,山茶经雨,早来开么”则是在询问春雨过后的山茶是否已经开放,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关注,也是诗人内心对于新生的期待与喜悦。

整首词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细微之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这也是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对纯净、未被外界干扰的内心世界的珍视与保护。

收录诗词(118)

张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其三)顽雪欺春,葵轩兄用韵,因次

先来花较开迟,怎禁风雪摧残过。

红英紫萼,从他点缀,翻成沾污。

一点清香,几多秾艳,紧藏不露。

伴杨花散漫,逡巡堆积,纤粟处、妆成大。

多谢东君造化。把群阴、一朝除破。

千机锦绣,露浓香软,中间坐我。

嚼徵含商,振金敲玉,埙篪相和。

问西湖,别有一番桃李,肯同游么。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好事近.九日登平山和王帅干应奎

素壁走龙蛇,难觅醉翁真迹。

惟有断岗衰草,是几番经历。

紫萸黄菊又西风,同作携壶客。

清兴未阑归去,负晴空明月。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安庆摸/摸鱼儿.和孙霁窗

渺长江、浩无今古,悠悠经几流景。

桥家松竹知何在,寂历丹枫如锦。行阵整。

想斗舰连艘,谈笑烟灰冷。寒光万顷。

算只有当年,暮天霜月,惨澹照山影。

元戎队,画角梅花缓引。楼船飞渡波稳。

中流击楫酬初志,此去君王高枕。应暗省。

使万里尘清,谁逊周公瑾。勋名不泯。

看阳蛰潜开,老龙挟雨,渊睡为民醒。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西江月

春事三分之二,落花庭院轻寒。翠屏围梦宝熏残。

窗外流莺声乱。睡起犹支雪腕,觉来慵整云鬟。

闲拈乐府凭阑干。宿酒才醒一半。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