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
无心亦无滞,舒卷在东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阴去为膏泽"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春雨过后,大地得到滋润,生机勃发之情。"晴来媚晓空"则展示了雨后的晴朗天气,以及清晨的迷人景色。诗人的心境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不受尘世羁绊,无拘无束。
"无心亦无滞"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没有杂念,也没有任何阻碍。这是典型的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与宇宙和谐相处。
最后一句"舒卷在东风"则描绘了一幅春日微风轻拂之景象。诗人将自己的心境比喻为云,随着春风舒展、自由地飘动,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自在与洒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艺术上的高妙造诣。
不详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千峰雪尽鸟声春,日永孤吟野水滨。
霄汉路岐升未得,花时空拂满衣尘。
瓮中竹叶今朝熟,鉴里桃花昨日开。
为报广寒攀桂客,莫辞相访共衔杯。
春霖催得锁烟浓,竹院莎斋径小通。
谁爱落花风味处,莫愁门巷衬残红。
尘昏菱鉴懒修容,双脸桃花落尽红。
玉塞梦归残烛在,晓莺窗外啭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