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宗臣所作的《答明卿给事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人生百忧时的复杂心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萧然双鬓短”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年华已逝、岁月不饶人的形象,双鬓的稀疏与短促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接着,“莽矣百忧新”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烦恼,百忧不仅指数量众多,更强调了这些忧愁的普遍性和难以排解性。
“白雪孤调世”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世道比作寒冷的冬日,而“孤调”则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冷漠社会中的孤独感和不被理解的痛苦。这种孤独并非个人情感上的孤单,而是指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个人价值和理想难以得到认同和支持。
“黄金巧识人”则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了社会上那些善于察言观色、懂得利用关系的人,他们能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而真正的才华和品德却往往被忽视。这一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
“势应骇积羽”借用典故,形容小人联合起来可以对正直之士构成威胁,暗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担忧。而“心或急批鳞”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诱惑,他既想坚守原则,又担心自己的坚持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遂恐风尘色,难图萝薜身”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尘色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污浊,而萝薜身则是对自然、清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以及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