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词

寒树暗胡尘,霜楼明汉月。

泪染上春衣,忧变华年发。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鉴赏

这首诗《明君词》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张正见所作,通过对“寒树”、“胡尘”、“霜楼”、“汉月”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边塞与宫廷交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深切忧虑。

首句“寒树暗胡尘”,以“寒树”象征边疆的萧瑟与冷清,“暗胡尘”则暗示边关战事频仍,烽烟四起,一片阴霾。树木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凄凉,而胡尘则代表了外族的侵扰和战争的阴影,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压抑的边境景象。

次句“霜楼明汉月”,转而描绘宫廷之景,通过“霜楼”与“汉月”的对比,展现了一种静谧与光明的反差。霜楼可能是指宫殿中的建筑,在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庄严,而“汉月”则象征着汉朝的辉煌与和平,月光洒在霜楼之上,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明亮而宁静。这一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宫廷的繁华与安宁,也隐含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接下来的“泪染上春衣”,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春衣本应是温暖与生机的象征,但诗人的泪水却染湿了它,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因国家动荡而产生的悲伤与无奈,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泪水与春衣的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深刻。

最后一句“忧变华年发”,将诗人的忧虑之情推向高潮。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的青春也在忧虑中悄然逝去,这里的“华年”不仅指时间的流逝,更包含了对个人命运与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这句话通过时间的流逝与个人变化的描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综上所述,《明君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国家动荡时的忧虑与悲痛,以及对国家和平与繁荣的热切期盼。

收录诗词(94)

张正见(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好学有清才。梁武帝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元帝立,迁彭泽令。入陈,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宣帝太建中卒,年四十九。善五言诗。明人辑有《张散骑集》

  • 字:见赜
  • 籍贯:南朝陈清河东武城

相关古诗词

神仙篇

瀛洲分渤澥。阆苑隔虹霓。欲识三山路。

须寻千仞溪。石梁云外立。蓬丘雾里迷。

年深毁丹灶。学久弃青泥。葛水留还杖。

天衢鸣去鸡。六龙骧首起云阁。万里一别何寥廓。

玄都府内驾青牛。紫盖山中乘白鹤。

浔阳杏花终难朽。武陵桃花未曾落。

已见玉女笑投壶。复睹仙童欣六博。同甘玉文枣。

俱饮流霞药。鸾歌凤舞集天台。金阙银宫相向开。

西王已令青鸟去。东海还驭赤虬来。

魏武还车逢汉女。荆王因梦识阳台。

凤盖随云聊蔽日。霓裳杂雨复乘雷。

神岳吹笙遥谢手。当知福地有神才。

形式: 乐府曲辞

神仙篇

亿舜日。万尧年。咏湛露。歌采莲。愿杂百和气。

宛转金炉前。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前有一樽酒行

前有一樽酒。主人行寿。今日合来。坐者当令。

皆富且寿。欲令主人三万岁。终岁不知老。

为吏当高迁。贾市得万倍。桑蚕当大得。

主人宜子孙。

形式: 乐府曲辞

采桑

倡狂不胜愁。结束下清楼。

形式: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