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赠张正仲朝散二首(其二)

朅来仰止德之隅,颇欲徜徉遂所摅。

倚杖未忘千里恨,飞鸿为作一行书。

喜君燕寝凝香暇,念我哀涂税驾初。

湖海不除豪举想,尚容访古问槐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我来到这里仰望美德的角落,很想在此流连,倾诉心声。
手握拐杖,心中仍怀千里忧愁,我让飞翔的大雁代我写下思念。
欣喜你有闲暇在内室沉浸于芬芳,想起我刚踏上艰难旅程之初。
虽然身处江湖,无法消除壮志,但仍期待能寻访古迹,锄问槐树以解忧。

注释

朅来:来到。
仰止:仰慕。
德之隅:美德的角落。
徜徉:流连。
摅:倾诉。
倚杖:手握拐杖。
千里恨:千里忧愁。
飞鸿:飞翔的大雁。
一行书:一封书信。
燕寝:内室。
凝香:沉浸于芬芳。
哀涂:艰难旅程。
税驾:开始。
湖海:江湖。
豪举:壮志。
访古:寻访古迹。
槐锄:锄问槐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正仲的深深思念和敬仰之情。首句"朅来仰止德之隅",以谦逊的态度表达对张正仲高尚品德的敬慕,"朅来"意指远道而来,"仰止"则寓含敬仰之意。次句"颇欲徜徉遂所摅",诗人渴望与张正仲畅谈,抒发心中所想。

"倚杖未忘千里恨",诗人借杖头倚靠,寓言自己虽年迈但仍怀有远方的遗憾,"飞鸿为作一行书"则以鸿雁传书的典故,寄托对友人的深深思念。接下来两句"喜君燕寝凝香暇,念我哀涂税驾初",诗人欣慰于张正仲在闲暇时光中能静心沉思,同时感叹自己旅途劳顿,开始新的征程。

最后两句"湖海不除豪举想,尚容访古问槐锄",诗人表示即使身处江湖,心中仍不忘壮志豪情,期待有机会与张正仲一同探讨古事,寻找历史的智慧,"槐锄"象征着古代贤士的隐逸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的互动,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共同的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用前韵赠张正仲朝散二首(其一)

郎官出宰镇方隅,聊试牛刀意未摅。

不特持平争结友,要知博物有成书。

不惊雉羽桑阴静,一洗蛮烟霁景初。

恨识羽山眉宇晚,徒闻嘉惠及耕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用前韵赠岸老

年来学稼似樊迟,惟有农功每不醨。

事与本心虽自适,病随老境岂相遗。

我方枕簟和云住,公正风幡撇地时。

林下相逢笑相领,一枝筇竹水云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用秦公赠李次仲韵呈次仲三首(其三)

灵明独耀驻年华,九任玄归有等差。

帝一澄明藏水火,昆丘凝结粲云霞。

金精盛处须寻兔,火枣成时要似瓜。

识得神仙木中子,丹腴愿及小生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用秦公赠李次仲韵呈次仲三首(其二)

欲求玄牝蕴清华,莫放朝昏子午差。

收得五华滋湛露,自应双鹤下青霞。

颇闻北海终栖火,莫向东陵只种瓜。

它日黄庭留黍米,遨游海岳未须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