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露团渐冷,又今年、孤负中秋明月。

谁念江干、憔悴我,梦断芙蓉城阙。

燕子东归,鸿宾南下,满眼芦花雪。

行人何处,也应珠泪凝睫。

常记楼上歌声,一尊酒尽,默默无言别。

恨杀鸳鸯滩下水,不寄题诗红叶。

聚泪鲛绡,画眉螺黛,总在归时节。

百年心事,等闲休向人说。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露珠渐凉,又到了辜负明亮中秋月的时刻。
有谁会想起江边的我,憔悴孤单,梦中还在那芙蓉城的宫殿。
燕子往东飞回,大雁南下,满眼所见尽是芦花如雪。
行人的去向何方?他们的眼泪也应该凝结在睫毛上。
常常记得楼上的歌声,一杯酒尽,我们默默无言地告别。
怨恨鸳鸯滩下的流水,为何不把题诗的红叶寄来。
泪水打湿了鲛绡,描眉的螺黛,都在等待归期。
一生的心事,轻易不要向他人诉说。

注释

孤负:辜负。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容憔悴。
芙蓉城阙:代指繁华的城市或宫殿。
珠泪:形容眼泪像珍珠一样。
鸳鸯滩:象征爱情的地方。
聚泪:凝聚的泪水。
心事:内心深处的想法或情感。

鉴赏

这首元代白朴的《念奴娇》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孤独与离愁。"露团渐冷",开篇即渲染出清冷的秋夜氛围,诗人感叹又一年中秋明月独自欣赏,无人理解他的孤寂。"憔悴我,梦断芙蓉城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对远方故土的思念。

"燕子东归,鸿宾南下",通过自然景象暗示时光流逝和自己的漂泊,"满眼芦花雪"则进一步强化了凄凉之感。"行人何处,珠泪凝睫",诗人设想行人在他乡是否也有同样的感伤。

上片回忆往昔楼上的离别场景,"一尊酒尽,默默无言别",情感深沉而无声。"恨杀鸳鸯滩下水,不寄题诗红叶",借鸳鸯滩的流水寓意无法传递的情感,表达了深深的遗憾。

下片写到归期无定,"聚泪鲛绡,画眉螺黛",泪水如鲛人之绡,黛色如画眉,都寄托着诗人对重逢的期盼。"百年心事,等闲休向人说",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重心事,不愿轻易向他人透露。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中秋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的孤独、思乡和对爱情的执着,具有浓郁的元曲特色。

收录诗词(152)

白朴(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改名朴,字太素。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字:仁甫
  • 号:兰谷
  • 生卒年:1226—约1306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题阙

江湖落魄,鬓成丝、遥忆扬州风物。

十里楼台,帘半卷、玉女香车钿壁。

后土祠寒,唐昌花尽,谁看琼枝雪。

山川良是,古来销尽雄杰。

落日烟水茫茫,孤城残角,怨入清笳发。

岸舣扁舟人不寐,柳外渔灯明灭。

半夜潮来,一帆风送,凛凛森毛发。

乘流东下,玉箫吹落残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春从天上来

枢电光旋。应九五飞龙,大造登乾。

万国冠带,一气陶甄,天眷自古雄燕。

喜光临弥月,香浮动、太液秋莲。凤楼前。

看金盘承露,玉鼎霏烟。梨园。

太平妙选,赞虎拜兕觞,鹭序鹓班。

九奏虞韶,三呼嵩岳,何用海上求仙。

但岩廓高拱,瓜瓞衍、皇祚绵绵。万斯年。

快康衢击壤,同戴尧天。

形式: 词牌: 春从天上来

点绛唇.题阙

翠水瑶池,旧游曾记飞琼伴。玉笙吹断。

总作空花观。梦里关山,泪浥罗襟满。离魂乱。

一灯幽幔。展转秋宵半。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秋色横空

儿女情多。甚千秋万古,不易消磨。

拔山力尽英雄困,垓下尚拥兵戈。

含红泪,颦翠峨,拌血污游魂逐太阿。

草也风流犹弄,舞态婆娑。当时夜间楚歌。

叹乌骓不逝,恨满山河。

匆匆玉帐人东去,耿耿素志无他。黄陵庙,湘水波。

记染竹成斑泣舜娥。又岂止虞兮,无可奈何。

形式: 词牌: 秋色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