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画得襄阳郡,依然见昔游。
岘山思驻马,汉水忆回舟。
丹壑常含霁,青林不换秋。
图书空咫尺,千里意悠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安贞的《题襄阳图》,通过对一幅画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襄阳这一地方深厚的情感。
“画得襄阳郡,依然见昔游。”诗人通过这幅画,似乎又回到了过去游历过的地方。这里的“依然”二字,表明画中的景象与记忆中的一致,让人感到仿佛置身于过去的场景之中。
“岘山思驻马,汉水忆回舟。”诗人在画面前,不禁想起了岘山停马、汉水回舟的情形。这里使用了典型的意象,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念。
“丹壑常含霁,青林不换秋。”“丹壑”指的是红色的山谷,常年笼罩着轻霭,这里的“霁”是细雨,也可解为薄雾。整句话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四季如秋的画面,生动传神。“青林不换秋”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但这片青林依旧未变,保持着秋天的绿意。
“图书空咫尺,千里意悠悠。”诗人在画前感慨万千,虽然身处远离之地,但心中的情感却如同手中持有的图书一样,触手可及。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画的欣赏,也传递出一种超越空间距离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襄阳风光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融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与对美好记忆的珍视。
不详
仙掌临秦甸,虹桥辟晋关。
两都分地险,一曲度河湾。
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闲。
城花春正发,岸柳曙堪攀。
后乘犹临水,前旌欲换山。
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
两臣初入梦,二月扈巡边。
涧北寒犹在,山南春半传。
颂声先奉御,辰象复回天。
云日明千里,旌旗照一川。
柳阴低辇路,草色变新田。
还望汾阳近,宸游自窅然。
暮雨衣犹湿,春风帆正开。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面上浑妆却,留著双眉待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