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两臣初入梦,二月扈巡边。
涧北寒犹在,山南春半传。
颂声先奉御,辰象复回天。
云日明千里,旌旗照一川。
柳阴低辇路,草色变新田。
还望汾阳近,宸游自窅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春色初现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疆地区在早春时节的独特风貌,同时也流露出对皇帝巡幸边疆的赞美之情。
"两臣初入梦,二月扈巡边",开篇即设定了时间与空间背景,表明诗人和另一位臣子进入了梦境,而这梦境发生在二月份,当时正值皇帝巡幸边塞之际。"涧北寒犹在,山南春半传"则描绘出早春时节的自然景象,溪流北侧依然寒冷,而山的南面却已经开始传来了春天的消息。
颂声先奉御,辰象复回天。云日明千里,旌旗照一川。
这两句表达了对皇帝巡幸的赞美,"颂声先奉御"意味着诗人首先向皇帝奏上祝颂之声,而"辰象复回天"则暗示皇帝的威仪与神圣,如同天象般令人敬畏。接着,"云日明千里,旌旗照一川"进一步描绘出壮观的巡幸场景,皇帝的旌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照耀着长河。
这两句继续展现了边塞春色的美丽。"柳阴低辇路"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枝条垂挂下来,如同为皇帝的车驾提供遮阳,而"草色变新田"则表明大自然已经更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巡幸的期待和赞美。"还望汾阳近"意味着诗人希望能早日目睹皇帝巡幸到来的盛况,而"宸游自窅然"则是说皇帝的巡游如同神灵一般,令人敬佩而又不敢逼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春色的细腻描写和对皇帝巡幸的赞美之辞,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力以及对君主的忠诚与崇拜。
不详
暮雨衣犹湿,春风帆正开。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面上浑妆却,留著双眉待画人。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
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帖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
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
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
葳蕤君不见,袅娜垂来久。
缘枝栖暝禽,雄去雌独吟。
馀花怨春尽,微月起秋阴。
坐望窗中蝶,起攀枝上叶。
好风吹长条,婀娜何如妾。
妾见柳园新,高楼四五春。
莫吹胡塞曲,愁杀陇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