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野兴》由清代诗人江湜所作,通过槐树、藤蔓与村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首句“槐树千年知孰栽”,以疑问的语气提出,仿佛在询问这棵历经千年的槐树是何人所植。接着,“槐枯藤欲大于槐”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茂盛的槐树逐渐枯萎,而其上攀爬的藤蔓却日益壮大,甚至超过了槐树的高度,形成了一幅自然生长的壮丽景象。
“村翁生在槐枯后”,点明了村翁的年龄与经历,他见证了槐树从繁茂到枯萎的过程,这一段历史对他而言,如同亲身经历一般深刻。最后,“只见藤花几十回”则表达了村翁对藤蔓年复一年开花的观察,虽然岁月更迭,但藤花的盛开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变的风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通过槐树与藤蔓的对比,以及村翁的视角,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延续,以及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