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道人默轩

炙手权门烈火炎,冷溪寒谷反幽潜。

轻尘不动琴横膝,万籁无声月入帘。

秋后丝钱谁数得,春馀苍竹自知添。

客星异日乘槎去,会访成都人姓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翻译

炙手可热的权贵之家犹如烈火燃烧,而冷僻溪谷却隐藏着清冷与寂静。
在宁静的夜晚,琴声横放在膝上,万物静寂,只有月光洒入门帘。
秋天过后,谁还会去数那些丝线和铜钱?春天过后,翠竹自然会增添新绿。
未来的访客之星,或许有一天会乘坐木筏离去,那时定会探访成都一个姓严的人家。

注释

炙手:形容权势极大。
权门:有权势的家庭或人物。
烈火:比喻权势炽热。
反:相反,这里指隐藏。
轻尘:微尘,形容环境的宁静。
琴横膝:把琴横放在膝盖上,表示闲适。
万籁:各种声音。
月入帘:月光透过门帘照进来。
丝钱:丝线和铜钱,代指财物。
苍竹:青翠的竹子,象征岁月更迭。
添:增加。
客星:古人认为天上的某些星辰预示访客或变故。
乘槎:古代神话中乘木筏遨游太空。
成都:地名,这里可能暗指某个人。
姓严:姓严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题杨道人默轩》。诗中,黄庭坚通过对杨道人的生活环境和心境的描绘,展现了道人清高孤寂的生活态度。

首句“炙手权门烈火炎”,形象地比喻权势之家的炽热与喧嚣,与道人所在的“默轩”形成鲜明对比。次句“冷溪寒谷反幽潜”,则写出了道人选择的环境——冷僻而幽静,如同溪流山谷中的隐者,远离尘世纷扰。

第三句“轻尘不动琴横膝”,通过描绘道人抚琴的场景,表现了他的宁静与淡泊,即使微尘不惊,也足以怡然自乐。第四句“万籁无声月入帘”,进一步渲染了静谧的氛围,月光洒入室内,更显其清寂。

第五句“秋后丝钱谁数得”,暗示道人对世俗财富的漠视,他关注的是自然的变化和内心的丰富。最后一句“春馀苍竹自知添”,以苍竹的生长寓言道人内心的坚韧与自我充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道人未来的期许,期待他能如客星般超越世俗,有朝一日乘槎远游,探访成都的严姓之人,寓意着道人将有非凡的际遇。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超凡脱俗的杨道人形象,体现了黄庭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人精神境界的赞美。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题神移仁寿塔

十二观音无正面,谁令塔户向东开。

定知四梵神通力,曾借六丁风雨推。

蝇说冰霜如梦寐,鴳闻钟鼓亦惊猜。

从今不信维摩诘,断取三千世界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息轩

僧开小槛笼沙界,郁郁参天翠竹丛。

万籁参差写明月,一家寥落共清风。

蒲团禅板无人付,茶鼎薰炉与客同。

万水千山寻祖意,归来笑杀旧时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槐安阁

曲阁深房古屋头,病僧枯几过春秋。

垣衣蛛网蒙窗牖,万象纵横不系留。

白蚁战酣千里血,黄粱炊熟百年休。

功成事遂人间世,欲梦槐安向此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樊侯庙二首(其二)

门掩虚堂阴窈窈,风摇枯竹冷萧萧。

邱虚馀意谁相问,丰沛英魂我欲招。

野老无知惟卜岁,神巫何事苦吹箫。

人归里社黄云暮,只有哀蝉伴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