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三首(其二)

自笑心何劣,区区辨所冤。

伯仁虽到死,终不向人言。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我自嘲心里多么狭隘,竟然在这里为自己受的冤屈辩解。
即使像伯仁那样含冤至死,他也从不对别人诉说。

注释

自笑:自我嘲笑。
心何劣:心里怎么这么狭小、不够豁达。
区区:微不足道,这里指自己辩解的行为。
辨所冤:辩解自己的冤屈。
伯仁:指晋朝的周顗,他曾被误解但至死也不为自己辩白,此处比喻高洁之士。
虽到死:即使到了死亡的地步。
终不:终究不会。
向人言:向他人诉说。

鉴赏

这两句诗是元稹的《感事三首·其二》中的部分内容。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深处的自嘲与无奈。他用“劣”字形容自己的内心,表达了一种自我贬低的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区区辨所冤"则是说他对于那些委屈和冤枉只能在心里默默辨别,不愿意向外人倾诉。

接下来的“伯仁虽到死,终不向人言”则更深了一层。这里的“伯仁”通常被认为是古代忠臣伯夷的代称,他宁死也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依然选择保持沉默,不向他人吐露心声。这样的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可能对个人的压抑与束缚。

整首诗通过这些隐喻和暗示,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自我、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感事三首(其三)

富贵年皆长,风尘旧转稀。

白头方见绝,遥为一沾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感梦

行吟坐叹知何极,影绝魂销动隔年。

今夜商山馆中梦,分明同在后堂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

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