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雷峰孤顶谁家路,上兮下兮复何故。
曾列三千一半徒,我今独满当时数。
鲸麟麟,龙鳞鳞,坤维高步生清尘。
休云裴相慕黄檗,额有圆珠七尺身。
利禅者,利禅者,倚天长剑应牢把。
或谓风云不再来,谁为苍苍分昼夜。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重显所作的《送廷利禅者》,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廷利禅者的祝福和对禅修生活的感慨。首句“雷峰孤顶谁家路”描绘了雷峰塔孤独的山峰,暗示了廷利禅者即将踏上未知的修行之路。接下来的“上兮下兮复何故”表达了对禅者上下求索佛法的敬仰。
诗人提到“曾列三千一半徒”,意指廷利禅者在僧众中地位不凡,而如今只剩下他一人“独满当时数”,流露出对僧团凋零的感慨。接着,“鲸麟麟,龙鳞鳞”运用象征手法,形容廷利禅者的修行境界高洁如龙麟,清尘不染。
“额有圆珠七尺身”一句,可能寓意廷利禅者智慧深邃,形象威严。诗人借用裴相(裴秀)仰慕黄檗禅师的典故,表达对廷利的敬仰,希望他能像黄檗那样成为禅门的典范。
最后两句“利禅者,利禅者,倚天长剑应牢把”鼓励廷利禅者持剑斩断烦恼,坚定修行。诗人担忧“风云不再来”,暗示时光易逝,期待廷利能把握时机,承担起引领众生的角色,划分昼夜间的光明与黑暗。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既是对廷利禅者的赞美,也是对禅修生活的哲理思考。
不详
大雄孤顶曾遐举,遍索诸方谁敢拒。
乳窦峰前捋虎须,再得完全又归去。
悠悠层山云,断兮仍复续。
离离双岸草,变兮且兼绿。
如何苦雪霜,后凋蠹松竹。
松竹有节操,雪霜无伎俩。
敢折岁寒枝,赠君作嘉赏。
行行天地间,清风在谁掌。
麻衣草座思灵彻,一食安闲更无别。
倏忽迁流数百年,杳杳谁来继其绝。
吾兮亦是疏慵辈,冷淡身心存慷恺。
偶续灵峰照夜灯,遽泛铁船下沧海。
深嗟知困不知休,奔驰骇浪空淹留。
纵得长鳌拟何待,堪白头时好白头。
因观坏衲秀禅客,清苦如冰复如檗。
别我携筇步大方,为叶为花恣披拆。
伏枕寥寥情意阑,率写狂歌赠行色。
岩窦宵寒拥山帔,月高古木霜禽睡。
西庵禅者来扣门,别我凌晨下层翠。
欲留不可留,写意不及意。
屈眴迢迢安足云,花偈联联太容易。
君不见刘阳叟,绝希冀,送人只道无他事。
行行会有知音知,何必清风动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