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十一伯奉议四首(其一)

弓冶传家学,才名观国宾。

谭经至白首,投老漫青纶。

北去曾乘险,南归益自珍。

要知超悟处,缥帙有离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弓冶家族传承学问,才华出众受到国宾赞赏。
研读经典直到白发苍苍,年老时也依然追求清高之道。
他曾向北冒险求进,回归南方更加珍视生活。
要想明白超脱世俗的智慧,书籍中隐藏着远离尘世的真理。

注释

弓冶:指世代相传的技艺或学问。
国宾:国家的重要宾客,此处可能指朝廷官员。
谭经:研读经典。
白首:头发变白,指年纪大。
青纶:青色的丝带,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象征清高。
乘险:冒险前行。
益自珍:更加珍视自己。
超悟:超越常人的领悟或洞察。
缥帙:书卷,古时书卷多用丝绸包裹,缥帙泛指书籍。
离尘:超脱世俗,远离尘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公度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逝者十一伯奉议的敬仰和对其一生经历的感慨。首句“弓冶传家学”暗示了家族中有世代传承的手工艺或学问,可能指射箭技艺或冶炼技术;“才名观国宾”则赞扬了十一伯在国家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和才智,如同国宾一般受人尊敬。

“谭经至白首”描绘了十一伯一生致力于研读经典,直至年老仍不辍学问,显示出他的勤奋和执着。“投老漫青纶”中的“青纶”通常指青色的丝带,这里可能象征着官职,表示十一伯虽然年迈,但仍保持着清高的官位。

“北去曾乘险,南归益自珍”暗含十一伯一生的经历,可能他曾经历艰险的北行,归来后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体现了他的历练与成长。

最后两句“要知超悟处,缥帙有离尘”表达了对十一伯超越世俗智慧的理解,认为他在书籍中找到了超脱尘世的真谛,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对其精神境界的高度评价。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又富含哲理的挽诗,展现了十一伯的一生事迹和诗人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

收录诗词(345)

黄公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 号:知稼翁
  •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 生卒年:1109~1156

相关古诗词

挽方仲及签判二首(其二)

年来群盗满南区,百指间关返旧庐。

杖屦不辞还往数,尊罍犹想笑谭馀。

音容忽忽成千古,身世悠悠竟六如。

脩短穷通一无恨,可怜经济尽丘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挽方仲及签判二首(其一)

才华早岁妙中州,惠爱长存瘴岭头。

陈迹他年循吏传,遗文何日茂陵求。

平生业履一经在,投老功名万事休。

惟有岿然岘山石,往来涕泪不胜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方有成教授

生平劲节朱丝直,老去清规玉斗寒。

卜筑空存新第宅,典刑不见旧衣冠。

百年世事随风烛,二纪才名独冷官。

谢砌馀芳知未泯,森森儿侄长芝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挽乐全宋丈二首(其二)

叹息高人逝,仪形绘事传。

耆年馀八十,遗行满三千。

朱绂沾新命,苍松郁故阡。

春风笳吹咽,桃李亦凄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