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耜岩见寄

世事兴亡转脚跟,长安处处战场尘。

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

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

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世间兴衰变换快速,长安城中满目战尘。
种下的桃树已非秦朝景象,采菊的传统仍有晋人承袭。
往事如梦幻泡影,谁能披发驾驭麒麟?
千年过去,还记得辽东之路,又有谁会去城头探访旧日百姓?

注释

世事:世间的变化。
兴亡:兴盛与衰败。
转脚跟:迅速转变。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唐朝的长安。
战场尘:战争留下的痕迹。
种桃:种植桃树。
非秦世:不是秦朝时期。
采菊:采摘菊花。
犹传:仍然流传。
晋人:晋代的人。
覆蕉成梦鹿:比喻过去的繁华如梦幻般消逝。
成梦鹿:变成梦境中的鹿。
被发:披散头发,形容不拘礼法。
趁骑麟:驾驭麒麟,象征吉祥。
千年:历经千年。
尚记:仍然记得。
辽东路:辽东地区,古代中国的一部分。
访旧民:探访昔日的百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历史沧桑感。诗人通过对长安(今西安)一带战乱与和平交替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回忆和对逝去岁月的无限留恋。

“种桃一去非秦世”一句,意指种植的桃树已经历经多个朝代,而当今之桃已非秦朝时所植。这里借桃树的长寿,暗示了历史的久远和人类活动的短暂。

“采菊犹传有晋人”则是说到现在仍有人在采摘菊花,就如同晋代(公元317-420年间)时那样。这里通过菊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历史连续性的赞美和怀念。

“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这两句诗,通过“覆蓬”(即古人用蓬草覆盖屋顶)与“梦鹿”、“被发”、“骑麟”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这里的“已矣”,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最后,“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则是说尽管已经过了千年,但诗人仍然记得辽东古道,并愿意前往城头询问当年的居民。这两句通过对遥远历史事件的记忆和探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关怀,以及希望与过去对话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宽广深邃,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世事沧桑的思考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和牛知事

白首相逢叹暮年,楝花风后草连天。

单车载月来林下,樽酒移春入座边。

野老争持寒涧水,山灵尽扫暮庭烟。

从君去后柴门闭,惟有閒云绕屋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王石涧儒免韵

鸮林何处听遗音,三叹斯文试共论。

梁木梦非千圣往,瓜丘烟断六经存。

悠悠沧海东流远,耿耿中天北极尊。

吾道未亡邹鲁在,肯教失脚落他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和王德甫见寿二律(其一)

百年閒梦寄山窝,世态人情任唯阿。

竹裹贞心经岁老,梅开白眼看人多。

身从野叟分樵牧,莫遣山灵扫桂萝。

黄阁朱崖身外事,一蓑牛背夕阳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和王德甫见寿二律(其二)

灶堕丹飞昔未仙,重来人世了前缘。

自怜白发随孤影,空抚青萍忆少年。

黄菊秋馀花尚耐,玄梨霜后果初圆。

问君何以为翁寿,但诵黄庭内外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