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夜坐》由清代诗人杨宾所作,描绘了深秋夜晚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愁绪。
首联“细雨消残暑,微风送薄凉”,细腻地描绘了秋日夜晚的气候特点。细雨逐渐消散了夏日的余热,微风吹来,带来了一丝凉意。这两句通过“消”和“送”两个动词,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
颔联“秋声乾木叶,夜气湿衣裳”,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氛围。干燥的秋风中,木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故事;而夜气则湿润了衣裳,给人以清凉之感。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秋夜景象。
颈联“冰雪行将至,关山去正长”,则将视线从地面转向远方,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严冬。冰雪即将覆盖大地,关山显得更加遥远。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感,给人一种深深的忧郁和对未来的忧虑。
尾联“那堪燕市口,愁坐听鸣螀”,点明了诗人所在的位置——燕市口,并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愁绪。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坐着,听着远处传来的蝉鸣,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愁苦。这一句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声音,将诗人的孤独和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变迁和人生离合时的感慨与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