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武平忆玉晨观

世路多氛垢,人间浪逐名。

是非还自喻,宠辱固堪惊。

薄宦真何恋,丹砂傥可成。

终寻谷口隐,郑子岂其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世间的道路充满尘埃和纷扰,人们只顾追逐虚名浮利。
是非对错自己心中有数,荣辱得失足以让人震惊。
对于微不足道的官职实在无需留恋,如果能炼成仙丹该有多好。
最终还是会选择归隐山林,像郑子那样,怎能做那权倾朝野的大臣呢?

注释

氛垢:尘埃和纷扰。
浪逐名:追逐虚名。
自喻:自己心中有数。
宠辱:荣辱。
薄宦:微不足道的官职。
丹砂:指仙丹。
谷口隐:归隐山林。
郑子: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个隐士。
卿: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这里表示不想做高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武平忆玉晨观》,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和名利追逐的厌倦,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与道家修炼的向往。首句“世路多氛垢”描绘了人世间充满污浊与困扰,暗示了官场的复杂与险恶;“人间浪逐名”则批评世人过于热衷于追求名誉,如同随波逐流。诗人通过“是非还自喻,宠辱固堪惊”表达出对是非得失的清醒认识,以及面对荣辱时的深深感慨。

接着,“薄宦真何恋”表达了诗人对于微薄官职的淡泊态度,他并不执着于仕途;“丹砂傥可成”暗指修炼仙丹以求长生不老的愿望,反映了道教思想对他的影响。最后两句“终寻谷口隐,郑子岂其卿”,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山林,效仿古代隐士郑子(如郑板桥一类的人物),过上清静无为的生活,而不是在官场中追求高位。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梅尧臣对世俗名利的批判,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答永叔洗儿歌

夜梦有人衣帔蜺,水边授我黄龟儿。

仰看星宿正离离,玉魁东指生斗威。

明朝我妇忽在蓐,乃生男子实秀眉。

自磨丹砂调白蜜,辟恶辟邪无宝犀。

我惭暮年又举息,不可不令朋友知。

开封大尹怜最厚,持酒作歌来庆之。

画盆香水洗且喜,老驹未必能千里。

卢仝一生常困穷,亦有添丁是其子。

形式: 古风

依韵答吴正仲罢饮

君辞予家倾蚁醅,自有嘉味须持来。

青篾络瓶方出户,红妆侑席已邀杯。

穷愁一饮犹关分,侧望群贤不可陪。

静坐纸窗无所得,只将文字眼前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依韵答吴安勖太祝

我于文字无一精,少学五言希李陵。

当时巨公特推许,便将格力追西京。

卞和无足定抱宝,乘骥走行天下老。

玉已累人马不逢,皇皇何之饥欲倒。

还思二十居洛阳,公侯接迹论文章。

文章自此日怪奇,每出一篇争诵之。

其锋虽锐我敢犯,新语能如夏侯湛。

于今穷困人已衰,不见悬金规吕览。

乃遭吾子求琢磋,珠玑获斗奈我何。

形式: 古风

依韵答宋中道

朝回思见子,疲马不及换。

入门呼僮仆,鸡犬屡鸣嚾。

中厨尚青烟,知未毕晨爨。

曾不留我餐,忍馁固已惯。

一接道德言,尘坌洗廛闬。

复出新录书,令人再三叹。

史汉抉精深,文字光粲粲。

虽然饥肠鸣,耽读忽忘肝。

乃惭素所学,掇拾得浅懦。

穷年诵读人,呷呷类鹅鹳。

较量功实倍,要捷未能半。

粗行与细注,健笔凌东观。

天马万里行,筋骨在蹄腕。

不知始何时,方册已盈案。

譬如涉大海,只见波漫漫。

嗟哉勤且敏,固合处文翰。

九阍未迹历,重云若蔽捍。

蓬瀛咫尺间,将度石桥断。

昔为蛟龙腾,今为野鼠窜。

我亦失其宜,朝出不暇盥。

碌碌仓廪为,区区升斗算。

褊衷诚未堪,欲说虑辞曼。

强希高远踪,终作俗嵬唤。

家匮儿女大,裙襦不遮骭。

既穷懒往还,荣悴异菼薍。

老松唯霜知,古布直火浣。

当期心所照,非效目所玩。

蒙评芜累音,亦发颜背汗。

铅刀况易缺,徒假以金釬。

他人焉可欺,适足见谩谰。

来章特美好,愿镂青玉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