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处通,千处万处绝罗笼。青山常在,知识难逢。
威音王已前,犹是坐家致仕。
衲僧气宇如王,沩山笠子,志公拄杖。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智朋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禅意。"一处通,千处万处绝罗笼"描绘了开悟后的自由状态,仿佛从束缚中解脱出来,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达到通达。"青山常在,知识难逢"暗示了真理或智慧如同永恒的青山,不易轻易获得,需要用心探寻。接下来提到"威音王已前,犹是坐家致仕",可能是在说即使在佛教史上早于威音王的时代,修行者也需坚守岗位直至退休(致仕),体现了禅修者的执着和毅力。最后两句"衲僧气宇如王,沩山笠子,志公拄杖",通过形象的比喻,赞美了禅师们的威严与朴素,沩山笠子象征沩山和尚的谦逊,志公拄杖则暗指志公禅师的智慧和坚韧。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注重内心体验和实践的精神。
不详
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良医之门,愈多病人。
傅大士打失鼻孔眼睛,至今寻讨不见。
胡相公偏要向高高峰顶起殿,不管盐贵米贱。
春风一阵来,花开三五片。
达磨大师挨拶不入,忽携只履返西天。
寒时寒杀,热时热杀。诸方普请寒暄。
双林寒时热杀,热时寒杀。
且非别换条贯,大士从来头戴冠。
天上星,夜夜现。眼豁开,方始见。
黄面瞿昙,脑后拔箭。
灵龟未兆之际,黑豆未芽已前,道得一句,盖地盖天,犹未是无师句自然句。
秋风高,秋空阔,雪峰何曾桶底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