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读逸民传寄孔宁极先生》由宋代诗人范纯仁所作,通过对古代忠贤之士的描绘,表达了对那些坚守名节、不为世俗所容的隐士们的敬仰之情。
首句“汉法忠贤有不容”,开篇即点明古代忠良之士往往因坚持正道而遭排斥,暗含对历史中此类人物遭遇的感慨。接着“遂持名节隐蒿蓬”一句,描述了这些忠贤之士在无法施展抱负的情况下,选择隐居山野,保持高尚节操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们对道德和理想的坚守。
“生灵莫见真儒效,爵禄多酬战士功”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古代社会中,真正的儒家学者的贡献往往被忽视,而武将的战功却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与反思。
“燕市终难沽美璞,鱼罗安得挂飞鸿”则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真正的才德之士在世俗社会中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赏识,如同美玉在燕市中难以卖出高价,又如鸿雁难以在鱼网中自由飞翔,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之情。
最后,“圣朝高士优游甚,自有行藏继祖风”两句,转向对当今时代高洁之士的赞美,指出在圣明的时代里,这些高士们能够悠然自得地生活,继承先辈的风范,表达了对未来社会中人才能得到公正评价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古代忠贤之士坚守节操的敬佩,以及对当前社会中人才价值被低估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