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山中亦有出山路,山人自不与世通。

拂衣起行饮流水,枕书就卧听松风。

地宽江河竞摇荡,天阔日月争西东。

乾坤自为四时役,万事不到幽人胸。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山里也有出山的道路,山居之人并不与世俗相通。
他挥袖起身,饮用山泉,躺下读书,倾听松涛声。
大地广阔,江河起伏动荡,天空辽远,日月东西相争。
天地自然受四季驱使,世间万物都不触及隐者的内心。

注释

山中:指山里的环境。
出山路:离开山中的道路。
山人:山居之人,隐士。
世通:与外界的交往。
拂衣:挥动衣袖,动作潇洒。
流水:山泉。
枕书:以书作枕头,表示爱好阅读。
松风:松树发出的声音,象征自然风声。
地宽:大地的宽阔。
江河:河流。
竞摇荡:互相起伏动荡。
天阔:天空的辽阔。
日月:太阳和月亮。
西东:向西或向东。
乾坤:天地。
四时:四季。
役:驱使。
幽人:隐士,指心境清静的人。
胸:内心。

鉴赏

诗中的“山中亦有出山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尽管身处深山,但总有通往外界的路径。"山人自不与世通"则进一步强调了山中之人的独立和隔绝,他们选择脱离尘世,不再与世俗交流。

“拂衣起行饮流水”描绘了诗人清晨起床,轻轻整理衣襟,然后漫步至溪边饮用流水的景象。"枕书就卧听松风"则展现了诗人午休时以书为枕,在松林之中聆听风声的情趣。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描写,体现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

“地宽江河竞摇荡”和"天阔日月争西东"这两句,则是从宏观角度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广阔的大地上,江河奔腾而过;辽阔的苍穹之中,日月星辰在运行。这两句通过对宇宙之大的描写,突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开阔和超脱。

“乾坤自为四时役”表明了自然界按照自己的规律循环往复,而"万事不到幽人胸"则意味着诗人身处深山,不受外界纷扰,心无旁骛,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顺应,以及他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山中生活和大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涯的热爱以及对于内心世界独立与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山中

山头树青青,山水日泠泠。

攀树挂冠裳,饮水清肺肠。

自然古心高,忽与世态忘。

有道不足名,无责身始康。

形式: 古风

山中词

山中兮何游,登彼山兮乐天高。

弃吾马以取步,降吾车兮足两履。

石当道兮行旁,木碍上兮下俯。

曾蹈险之非艰,聊凭高兮下顾。

何所视之乃牛,而独见之如鼠。

彼促促者出其下兮,曾其身之非伛。

吁嗟徂兮,离娄之死则已。

古之不较其为短长兮,何独计其高下。

山高兮崔嵬,山之路兮百折而千回。

趋前行而就挽,笑顾后使推之。

彼游者谁兮,何以子之车来。

形式: 古风

山阳思归书寄女兄

淮风情舒舒,楚水日夜流。

风能驾吾帆,水可载我舟。

余归知几时,子望悬百忧。

念我兄弟寡,商参各殊州。

十年不一逢,会合何所由。

幸逢子来归,与我相慰投。

甥儿入吾牵,甥女出吾留。

子吾笑其间,贫不知可愁。

心如熙春阳,乐若醉酒酬。

忆我别子日,将行更逗遛。

泣恐伤子心,泪出仰目收。

别日才几时,别思日九秋。

心随西北风,目望东南楼。

主人仁且贤,怜我羁旅游。

晨粳玉炊香,暮酒金注瓯。

盘蔬罗春青,豆脯兼夕鱐。

为食岂不美,义咽不下喉。

要当归子同,半菽饱亦优。

始予志所学,义当望轲丘。

朅来与世评,众口忽起咻。

尝观世金朱,此道久巳偷。

胡为不奋去,附世如赘旒。

而子亦待人,特以贫不谋。

参差两如此,偃蹇势略侔。

要当共引去,逸世出网罘。

遐追避世徒,子与侍巾裘。

吾将亦娶妇,力以石臼求。

贸田结归庐,种树屋四周。

子居课桑蚕,我出鞭耕牛。

教妻绩以筐,使儿饷东畴。

坐笑忘岁时,聚首成白头。

归乎当何时,诗以侑子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广王醇正叔二思诗

木落不去根,水流常背源。

木落方病寒,尚覆本根温。

水流忘由来,散乱卑湿牵。

读子二思诗,起予二者言。

木实类君子,老有孝感存。

水亦人迹然,动由名利牵。

使我父母感,一夕身百翻。

人世但可悲,小官何足言。

情义有相夺,心迹固此分。

勉之多自宽,行见西归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