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王醇正叔二思诗

木落不去根,水流常背源。

木落方病寒,尚覆本根温。

水流忘由来,散乱卑湿牵。

读子二思诗,起予二者言。

木实类君子,老有孝感存。

水亦人迹然,动由名利牵。

使我父母感,一夕身百翻。

人世但可悲,小官何足言。

情义有相夺,心迹固此分。

勉之多自宽,行见西归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二思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亲情、自然界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

"木落不去根,水流常背源" 这两句通过对比木叶与水流的不同特性,展示了自然界中生长与归宿的主题。木落而仍旧回归其根部,体现出一种坚守本真、不忘初心的情怀;而水则不断地向前流动,不断背离其源头,似乎在表达一种永恒的变迁和无常。

"读子二思诗,起予二者言" 这句表明诗人是在阅读子孙(可能是古代某位圣贤)的诗作时,触发了自己对于木与水这两种自然物象征意义的思考。这里的“二者”即指木和水。

接下来的几句 "木实类君子,老有孝感存。水亦人迹然,动由名利牵" 则通过对比木头坚守本性与水流随波逐利的人世间的情形,诗人表达了对君子的赞美和对世态的批评。木实(即树木)象征着君子之德,老而不衰,始终保持孝顺之心;而水则象征着那些追随名利、缺乏坚定信念的人。

最后几句 "勉之多自宽,行见西归辕" 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和期望。面对人世间的种种不如意,诗人主张要宽容自己,不断前行,最终寻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自然物象征意义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德行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不愿渔(其一)

终焉可伯为,不愿为渔子。

当时渭阳人,自是直钓耳。

今非结网身,岂有得鱼喜。

试身风波间,特用豢妻子。

古今同为渔,意义不相似。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中夜二首(其二)

扰扰从俗为,日与所学戾。

茫茫坐三复,心面自相愧。

守道恶从人,取俗患高世。

谁令二者异,不得一吾致。

形式: 古风

中夜二首(其一)

昼日苦卒卒,忽焉不加思。

长夜漫不眠,起复日所为。

所为浩多愧,不与初心期。

虚云圣贤学,实从世俗归。

虽耻犹奈何,长歌涕垂颐。

形式: 古风

中秋望月

月形何完完,秋静气弥放。

玉轮困瑕颣,投掷去天仗。

前无衡轭施,凭谁挽能上。

回旋天地周,驰骋固已壮。

古今磨不磷,刚耿固可谅。

予欲假之游,自投上穷亢。

东折扶桑枝,西塞昧谷旷。

天机与回斡,日驭纵休畅。

苟留扬辉中,无复颠侧怅。

是谋敢吾专,行矣天帝访。

传闻天路艰,蹉蹶就沦丧。

帝居深九阍,有谒未易傍。

鬼神喜阴暗,陈列忌忠亮。

进知自致艰,退使斯谋妄。

回头暮堂上,萤爝光相望。

形式: 古风 押[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