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读未见书

吾闻华峤书后汉,老子藏书号东观。

东观之书柱下藏,中有奇书待搜看。

蓬莱山上问道家,蓬莱山下罗书案。

藏之名山传其人,发箧真如天章焕。

卒然读之得未曾,不厌百回通一旦。

古来拥书富多文,漫侈风流誇淹贯。

杜氏库兮曹氏仓,非不琳琅万轴灿。

争如柱史妙秘藏,妙秘几人经把玩。

纵封群玉山中书,未抵蓬莱山一半。

吾侪学海信无涯,茫茫那不望洋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鉴赏

这首诗《东观读未见书》由清代诗人章甫所作,描绘了对古代书籍收藏与阅读的向往与赞叹。

诗中首先提到华峤的《后汉书》和老子的“东观”,引出“东观之书柱下藏”的概念,强调了书籍的珍贵与深奥。接着,诗人想象在蓬莱山上向道家求教,在山下的书案前整理书籍,将这些奇书藏于名山,等待有缘人发现。诗人赞美这种传承方式如同天章般光彩照人,表达了对知识宝藏的敬畏之情。

进一步,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古代藏书家虽拥有丰富文献,但与“柱下”(指老子藏书处)的秘藏相比,仍有所不及。他强调“妙秘”之书的价值,以及真正能接触并品味这些书籍的人之稀少。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如同在学海中航行,永远无法到达彼岸,表达了对知识无限追求的渴望,同时也对未能完全掌握所有知识而感到遗憾。

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珍藏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知识探索的无限热情。

收录诗词(439)

章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施君渭入泮

表表仙风天宝纪,君才遥继前人美。

年少文坛旗鼓争,笔摇五岳云落纸。

剑精预卜逄雷知,万丈光芒腾气紫。

泮芹一浴水流香,桂碧杏红连枝起。

瀛洲桥,长安市。

春风得意恣遨游,马上看花凭笑指。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山人笑渡行

溪流水势曲又曲,古渡济人日不足。

招招舟子在中流,两岸遥闻橹声促。

东岸渡来西岸人,西岸待渡还相续。

渡头溪水流出山,人在山头高处瞩。

当时结伴入山深,乱云何处寻芳躅。

不知世上有风波,烟霞以外了无欲。

今日出上望滔滔,毋乃旁观笑当局。

造物非以人拘拘,逸者荣兮劳者辱。

夫人自甘逸与劳,山水何曾分雅俗。

红尘静处暮烟横,山自空青水自绿。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壮夫剑箭行

壮夫宝剑擅太阿,誓将入海斩巨鼍。

壮夫神箭妙穿杨,誓要登山射封狼。

提剑束箭海山至,踌躇四顾不轻试。

旁观不解个中故,争问渠来何四顾。

渠听人言生浩叹,请教极目海山看。

东海有鼍西海鲸,奔鲸党鳄又波生。

南山有狼北山貙,拍貙化虎又风呼。

海妖山怪不胜指,剑箭茫茫何处是。

形式: 古风

山亭行题鳌海施厚确遗照

山居超尘域,山城半离即。

距城构山亭,亭在云山侧。

亭外护花栏,栏势随迂直。

桃竹柳芝兰,面面环亭植。

借问谁主人,春花报消息。

曰有儒者风,夙优才与德。

德是好秉彝,才乃擅奇特。

奇才处囊锥,文章应报国。

昊才亦爱才,玉楼召记逼。

因之降石麒,薪传火不熄。

游学鲲沙东,来从鳌海北。

学海家有源,还脩弟子职。

了了读父书,一一罗记忆。

持照索予题,其情正孔亟。

神交赠以言,敢惜金如墨。

信手而疾书,知心了无惑。

昔慕荆州名,恨不荆州识。

今晤荆州图,幸仗虎头力。

点缀尽生机,古道存颜色。

可知是淑人,其仪本不忒。

偕童不偕冠,天真无粉饰。

问讯亦何心,未可机械测。

古来容膝安,毋乃太偪仄。

今兹抱膝吟,悠悠意自得。

消受一事无,坐忘年万亿。

乾坤此山亭,浑然无终极。

形式: 古风 押[职]韵